在Linux系统下对Oracle进行安全设置,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用户和权限管理
文件系统的安全配置
- Oracle文件的权限设置:根据文件的类型和用途设置适当的权限模式。例如,控制文件应限制为Oracle用户可读写,而日志文件则可适当放宽权限以允许备份操作。
- 目录权限:Oracle安装目录应限制为只有授权用户和组可以访问。可以通过修改目录的属主和权限来实现这一点。
- 备份和归档:备份文件和归档日志通常包含敏感数据,因此需要确保其安全性。
网络安全的考量
- 端口安全与防火墙配置:实施严格的端口安全和防火墙配置策略。
- SSH远程连接:使用SSH协议进行远程连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 网络加密:使用SSL/TLS加密客户端连接,实施SQL*Net加密。
数据保护
- 透明数据加密(TDE):对表空间、列级数据进行加密。
- 备份加密:加密备份数据,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性。
- 数据掩码:使用Data Redaction动态掩码敏感数据,实施静态数据掩码用于测试环境。
审计与监控
- 启用审计:启用数据库审计功能,记录对数据库的所有访问。
- 细粒度审计(FGA):实施细粒度审计,记录用户对数据的操作。
操作系统级安全
- 补丁管理:定期应用CPU和PSU更新,确保系统补丁的最新性。
- 安全配置:使用Oracle数据库安全配置评估工具(DBSAT)进行安全配置。
- 密码策略:实施密码复杂性要求,定期更换密码。
备份与恢复
- 安全备份策略:加密备份数据,离线存储备份介质,定期测试恢复流程。
- 灾难恢复:实施Data Guard物理或逻辑备用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可恢复性。
高级安全选项
- Oracle高级安全选项(ASE):包括网络加密、强认证服务等。
- Oracle数据库保险库(Database Vault):实施职责分离、多因素授权等高级安全措施。
请注意,以上步骤可能需要根据您的具体环境和需求进行调整。在进行任何安全配置之前,建议详细阅读Oracle的官方文档,并在测试环境中进行充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