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 Apache日志中的关键指标主要分为访问日志和错误日志两类,具体如下:
一、访问日志(access_log)
记录客户端请求的详细信息,用于分析访问行为和性能,关键指标包括:
- 客户端IP地址:标识请求来源,用于识别异常访问(如高频IP)。
- 时间戳:记录请求发生的具体时间,用于统计访问频率或定位时间范围。
- 请求行:包含HTTP方法(GET/POST等)、请求资源路径、协议版本,用于分析请求类型和路径。
- HTTP状态码:反映请求处理结果,如200(成功)、404(未找到)、500(服务器错误)等。
- 响应大小:返回给客户端的数据字节数,用于评估流量消耗或异常传输。
- 用户代理(User-Agent):标识客户端浏览器或工具类型,用于分析用户设备或识别爬虫。
- 引用页面(Referer):记录请求来源页面的URL,用于分析流量来源路径。
二、错误日志(error_log)
记录服务器运行中的错误和警告,用于故障排查,关键指标包括:
- 错误级别:如
error
(错误)、warn
(警告)、crit
(严重),反映问题严重程度。
- 错误信息:具体描述错误内容,如“File does not exist”(文件不存在)、“Permission denied”(权限不足)。
- 时间戳:错误发生的具体时间,用于定位问题发生时段。
- 客户端IP地址:触发错误的请求来源IP,用于识别异常请求来源。
- 模块或配置信息:涉及具体模块(如SSL、PHP)或配置文件路径,用于定位配置问题。
三、其他日志(可选)
- SSL/TLS日志:若启用HTTPS,记录加密套件、协议版本、证书信息等,用于安全审计。
- mod_status数据:通过
/server-status
接口获取实时性能指标(如活动连接数、请求处理速率),需手动启用。
以上指标可通过grep
、awk
等命令行工具或专业日志分析工具(如GoAccess、ELK Stack)提取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