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CentOS清理效果需从系统资源占用、清理目标针对性、系统稳定性三个维度综合评估,以下是具体方法:
磁盘空间释放是清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可通过df命令对比清理前后的空间使用情况:
df -h # 以人类可读格式查看所有挂载点的磁盘使用情况(重点关注根分区“/”和/var分区)
du -h --max-depth=1 /var # 查看/var目录(日志、缓存、临时文件的常见存放路径)的磁盘使用详情
若清理后/var或根分区的“Used”值显著减少,说明清理有效。
free命令查看内存占用变化,重点关注“buff/cache”列(缓存占用)和“available”列(可用内存):free -h # 清理缓存(如`sync &&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后,若“buff/cache”值下降、“available”值上升,说明内存释放成功
/tmp目录(临时文件默认存放路径)的内容:ls -al /tmp # 清理临时文件(如`rm -rf /tmp/*`)后,若目录为空或仅保留必要文件,说明清理到位
日志文件是磁盘空间的主要消耗源之一,需确认日志是否按预期清理:
journalctl --disk-usage # 查看journal日志总大小
journalctl --vacuum-size=100M # 清理至保留100MB(可根据需求调整),再次运行`--disk-usage`确认大小是否符合预期
/var/log/messages、/var/log/httpd/access_log):du -sh /var/log/*.log # 查看各日志文件大小,确认无超大日志(如超过1GB的日志文件)
find /var/log -type f -name "*.log" -mtime +30 -exec rm {} \; # 清理30天前的旧日志(需提前备份重要日志)
yum命令检查是否残留无用依赖:yum autoremove # 自动卸载不再需要的依赖包
rpm -qa | grep <package_name> # 手动检查特定软件包是否已卸载(如`rpm -qa | grep httpd`)
package-cleanup --oldkernels # 删除除当前使用内核外的旧内核(需root权限)
ls /boot/vmlinuz-* # 查看/boot目录下的内核文件数量,确认旧内核已移除
清理后,系统性能应有所提升,可通过以下命令验证:
systemd-analyze # 查看系统启动时间(若清理了启动项,时间应缩短)
top或htop命令观察CPU、内存占用率:top # 清理后,若“%Cpu(s)”的空闲率上升、“Mem”行的“buff/cache”占用下降,说明系统响应速度提升
systemctl status # 查看所有服务的运行状态(重点关注“active (running)”的服务)
/etc/fstab、/etc/ssh/sshd_config):ls -l /etc/ # 检查配置文件的修改时间和权限(若权限异常,需修复)
通过以上步骤,可从空间释放、性能提升、安全性保障等多方面全面检查CentOS清理的效果,确保清理操作既彻底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