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WebLogic配置高可用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
环境准备
- 安装JDK并配置环境变量。
- 在多台服务器上安装WebLogic,版本需一致。
-
创建集群
- 通过WebLogic控制台或
wlst.sh
脚本创建集群,添加管理服务器和受管服务器。
- 配置集群通信参数(如组播地址、端口)。
-
配置负载均衡
- 使用Nginx/HAProxy等负载均衡器分发请求,支持轮询、粘性会话等策略。
- 若需高可用负载均衡,可部署Keepalived实现主备切换。
-
启用高可用特性
- 会话复制:在集群中启用会话复制,确保用户会话在节点间同步。
- 故障转移:配置自动故障检测和转移,如使用Pacemaker+Corosync监控节点状态。
-
共享存储与数据同步
- 对于需要共享数据的场景(如数据库、文件系统),使用NAS/SAN或DRBD实现数据冗余。
-
监控与维护
- 使用Prometheus、Grafana等工具监控集群状态,配置日志记录便于故障排查。
- 定期备份配置和数据,制定恢复计划。
关键组件说明:
- 负载均衡器:Nginx/HAProxy实现请求分发,Keepalived保障负载均衡器高可用。
- 集群管理:WebLogic内置集群功能,通过配置
config.xml
或控制台管理节点。
- 故障转移:依赖Pacemaker(Linux集群管理工具)或WebLogic自身故障检测机制。
具体配置需根据实际环境调整,建议参考Oracle官方文档获取详细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