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LAMP环境下MySQL性能调优的关键技巧:
一、索引优化
- 选择合适索引类型:常用B-Tree索引(支持范围查询),哈希索引(仅适用于Memory引擎等值查询),全文索引(文本搜索)。
- 合理设计复合索引:遵循最左前缀原则,将高频查询字段放在前面,避免冗余索引。
- 覆盖索引:设计包含查询所需字段的索引,避免回表查询。
二、SQL查询优化
- **避免SELECT ***:只查询必要字段,减少数据传输。
- 使用JOIN替代子查询:提升多表关联效率。
- 分页优化:避免大偏移量LIMIT,可用子查询优化(如
WHERE id > last_id LIMIT n
)。
- 利用EXPLAIN分析:通过执行计划定位全表扫描、索引失效等问题。
三、配置参数调优
- 缓冲池设置: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设为物理内存的50%-80%,提升数据缓存效率。
- 连接数管理:
max_connections
根据并发量调整,配合thread_cache_size
减少线程创建开销。
- 日志优化:开启慢查询日志(
slow_query_log=1
),设置long_query_time
阈值,定期分析慢查询。
四、硬件与系统优化
- 硬件升级:使用SSD替代HDD,增加内存,多核CPU提升并发能力。
- 操作系统调优:采用ext4/XFS文件系统,调整内核参数(如
net.ipv4.tcp_tw_reuse
)优化网络连接。
五、架构级优化
- 读写分离:通过ProxySQL等工具实现主从分离,减轻主库压力。
- 分库分表:按业务模块垂直拆分或按范围/哈希水平拆分,应对大数据量场景。
六、定期维护
- 表优化:使用
OPTIMIZE TABLE
整理碎片,回收空间。
- 索引维护:定期用
SHOW INDEX
检查冗余索引,删除无效索引。
注意:优化需结合业务场景,优先在测试环境验证,避免过度优化。部分参数(如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需权衡性能与数据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