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buntu上管理WebLogic日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和工具进行:
$mw_home\user_projects\domains\<domain_name>\servers\<server_name>\logs\<server_name>.log
。access.log
。<domain_name>.log
。server.log
和 logs/<server_name>_error.log
中的错误日志。topas
命令查看占用CPU高的进程ID,然后用 ps -ef | grep $id
查看对应的servername。通过WebLogic控制台或命令行工具生成和分析 javacore
文件,以便快速定位问题。使用 logrotate
按日期或文件大小分割日志文件,避免单个日志文件过大。例如,可以配置 logrotate
每天轮转日志文件,并保留最近7天的日志文件。
使用命令行工具如 tail -f
, cat
, grep
等,可以实时查看和分析日志文件。此外,可以使用日志分析工具如 Logwatch
, Logalyze
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用户更加高效地分析和监控日志文件。
使用 journalctl
命令清理旧的日志文件。例如,可以使用 journalctl --vacuum-size 100M
这个命令会清理日志文件,使其总大小不超过100MB。
WebLogic日志记录的详细程度可以通过日志级别进行控制,常见的日志级别包括 INFO
, WARNING
, ERROR
等。在生产环境中,不建议启用 DEBUG
或 INFO
级别的日志记录,以减少性能开销。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地在Ubuntu环境中进行WebLogic日志的收集、查看、轮转、分析和清理,确保系统日志的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