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优化MongoDB性能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
硬件与系统优化
- 增加内存,确保足够缓存数据。
- 使用SSD硬盘提升I/O性能。
- 调整内核参数,如增大文件描述符限制、优化内存分配策略。
-
MongoDB配置优化
- 调整
wiredTiger
缓存大小(建议为系统内存的50%-60%)。
- 启用分片(Sharding)分散大数据负载,合理选择分片键。
- 使用副本集(Replica Set)提升高可用性和读写负载均衡。
-
索引优化
- 为高频查询字段创建单字段或复合索引,注意字段顺序(高选择性字段优先)。
- 使用覆盖索引避免回表查询。
- 定期清理冗余索引,避免过多索引影响写入性能。
-
查询与数据模型优化
- 优化查询语句,避免全表扫描,使用
explain()
分析执行计划。
- 采用分页查询时,用
_id
替代skip
提升效率。
- 控制文档大小,拆分大字段或使用子集合。
-
监控与维护
- 使用
mongostat
、mongotop
或第三方工具(如PMM)监控性能。
- 定期备份数据,启用TTL索引清理过期数据。
-
其他优化
- 关闭不必要的系统服务,减少资源占用。
- 确保服务器时间同步,使用NTP服务。
参考来源:[1,2,3,4,5,6,7,8,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