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中使用GitLab进行代码审查,核心流程如下:
-
准备环境
- 安装GitLab:通过命令行添加仓库并安装(如
curl -sS https://packages.gitlab.com/install/repositories/gitlab/gitlab-ce/script.deb.sh | sudo bash
,再执行sudo apt-get install gitlab-ce
)。
- 配置GitLab:首次访问需设置管理员密码,完成基础配置。
-
创建代码审查请求(Merge Request, MR)
- 从本地分支推送代码到远程仓库后,在GitLab项目页面点击“Merge Requests”→“New merge request”。
- 选择源分支(开发分支)和目标分支(如
main
/dev
),填写标题、描述及标签,可指定审查者。
-
执行代码审查
- 审查者操作:通过MR页面查看代码变更,添加行内评论或全局建议,批准(Approve)或拒绝(Reject)MR。
- 开发者响应:根据反馈修改代码,重新推送至源分支,MR会自动更新。
-
合并代码
- 所有审查通过且无冲突时,维护者可点击“Merge”合并MR,可选择保留分支或删除源分支。
-
辅助工具与流程优化
- 分支保护:在“Settings→Repository→Protected Branches”中锁定主分支,强制要求通过MR合并。
- CI/CD集成:通过
.gitlab-ci.yml
配置自动化检查(如代码风格、单元测试),在MR触发时自动运行。
- 代码质量工具:集成SonarQube、ESLint等插件,自动扫描代码缺陷。
关键注意事项:
- 确保提交信息符合规范(如包含变更原因、关联Issue编号)。
- 大型变更需拆分多个小MR,避免单次合并代码量过大。
- 冲突解决需在本地通过
git merge
或git rebase
处理,再推送至远程。
参考来源:[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