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户身份验证:强化访问入口控制
hdfs)代理普通用户执行操作(如hadoop dfs -fs -put),但操作记录仍归属普通用户,兼顾灵活性与可审计性。2. 授权与访问控制:实现细粒度权限管理
hdfs dfs -setfacl命令为用户/组分配文件/目录的读、写、执行权限,支持细粒度控制(如仅允许某用户组读取特定目录)。3. 数据加密:保障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
4. 网络安全:构建隔离与防护屏障
iptables或firewalld限制Hadoop集群的入站/出站流量,仅开放必要端口(如HDFS的50070端口、YARN的8088端口),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端口,降低攻击面。/etc/ssh/sshd_config中的PermitRootLogin no)、配置SSH免密登录(使用密钥对替代密码)、更改默认SSH端口(如从22改为2222),提升远程管理安全性。5. 系统与Hadoop配置加固:消除基础安全风险
yum update或apt upgrade)以修复已知漏洞;启用SELinux(Security-Enhanced Linux)或AppArmor,限制进程对文件/目录的访问权限(如限制Hadoop进程只能访问/data目录);设置强密码策略(如要求密码长度≥8位、包含大小写字母和数字)。core-site.xml、hdfs-site.xml、yarn-site.xml),启用认证功能(如hadoop.security.authentication=kerberos)、禁用匿名访问(如dfs.permissions.enabled=true),确保配置符合安全标准。6. 审计与监控:及时发现与响应安全威胁
audit.log、YARN的yarn-audit.log),记录用户操作(如文件访问、作业提交、权限变更);结合集中式日志管理系统(如ELK Stack、rsyslog)集中存储和分析日志,便于追溯安全事件。7. 定期更新与补丁管理:修复已知漏洞
8. 备份与恢复:应对数据丢失风险
distcp工具或第三方备份工具(如Commvault、Veeam),定期备份HDFS中的关键数据(如业务数据、配置文件)到异地存储(如云存储、磁带库);制定灾难恢复计划,明确备份频率(如每日备份)、恢复流程(如数据恢复步骤),确保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快速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