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CentOS上Kubernetes的网络配置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
选择高性能CNI插件
- 高吞吐/低延迟场景:优先选Cilium(基于eBPF技术,支持L3-L7策略,性能最优)。
- 通用生产环境:选Calico(BGP模式性能佳,网络策略丰富,社区成熟)。
- 简单测试场景:选Flannel(部署简单,但性能一般,适合小规模集群)。
-
优化内核参数
- 调整
net.core.somaxconn、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等参数提升连接处理能力。
- 启用TCP BBR拥塞控制算法:
modprobe tcp_bbr并添加到/etc/modules-load.d/modules.conf。
-
配置网络策略
- 使用NetworkPolicy限制Pod间通信,减少不必要的流量。
- 启用服务网格(如Istio)实现流量治理、加密和可观测性。
-
优化节点网络配置
- 为节点配置静态IP,确保集群内IP一致。
- 调整网卡中断队列平衡(如
ethtool -L eth0 combined 8),提升多核处理能力。
-
性能调优
- 调整
kube-proxy模式为ipvs(性能优于iptables,适合大规模集群)。
- 监控网络性能(如使用Prometheus+Grafana),定期排查延迟、丢包问题。
-
其他措施
- 关闭防火墙和SELinux(生产环境需谨慎评估安全风险)。
- 确保所有节点时间同步(使用NTP服务)。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