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Zilla在CentOS上的传输速度优化指南
一 客户端设置优化
- 提升并发连接数:在FileZilla的编辑 → 设置 → 传输中,将最大同时传输数提升到10(默认通常为2),可显著提升多文件/大文件吞吐;单文件吞吐更多受网络与服务器端并发限制。
- 选择被动模式:在站点管理器中将传输模式设为被动(PASV),对位于NAT/防火墙后的客户端更友好,减少连接失败与速度波动。
- 关闭速度限制与超时:在设置中确认未启用下载/上传速度限制;适当增大超时与重试次数,避免短暂抖动导致中断。
- 队列与断点续传:将任务加入队列统一调度;对大文件启用断点续传,网络不稳时可从中断处继续,避免重传耗时。
- 传输模式选择:FTP可启用MODE Z(实时压缩)以减少文本/未压缩文件流量;对已压缩文件(如zip/rar/jpg)收益有限。
- 安全与稳定性:优先使用SFTP(SSH)或FTPS(SSL/TLS);在受控环境下可临时暂停防病毒实时扫描验证是否影响速度。
二 服务器端配置要点(以VSFTPD为例)
- 解除带宽限制:编辑**/etc/vsftpd/vsftpd.conf**,将local_max_rate=0、anon_max_rate=0(单位:字节/秒)以解除本地/匿名用户限速;如为每IP限制,将max_per_ip=0表示不限制。
- 并发与日志:适度提高服务器的最大并发连接/每用户连接;开启xferlog_enable=YES便于排障。
- 被动模式端口与防火墙:在VSFTPD配置被动端口范围(如10090–10100),并在防火墙放行该范围端口与21/TCP控制端口,确保PASV数据通道可达。
- 加密与加固:启用TLS/SSL认证;配置IP过滤、登录失败锁定、隐藏版本信息、禁用FTP Bounce攻击等,降低被滥用风险。
- 生效与验证:修改后执行systemctl restart vsftpd;通过日志**/var/log/vsftpd/vsftpd.log**与客户端实际速率验证。
三 系统与网络优化
- 文件描述符与内核网络:在**/etc/security/limits.conf提升nofile**(如65536);在**/etc/sysctl.conf优化TCP窗口/最大段大小**等网络参数并应用,提高高带宽/高延迟链路的利用率。
- 安全策略权衡:如业务允许,可将SELinux设为permissive或按需调整策略,减少因权限拦截带来的额外开销(变更前请评估安全影响)。
- 防火墙与连接跟踪:确保放行FTP 21/TCP与PASV端口范围;如使用firewalld,可启用相关FTP助手或显式放行端口,避免被动数据通道被拦截。
- 带宽与路径:确认服务器端无带宽限速与其他业务抢占;跨公网传输时优先选择更优链路/更近节点。
四 场景化建议与替代工具
- 大量小文件:先打包压缩为单一归档(如tar.gz),再传输,可显著降低控制命令与握手开销;传输完成后再解压。
- 单文件极大或跨公网:优先使用SFTP或VSFTPD+TLS,并配合断点续传与队列;必要时调整并发数观察速率变化。
- 命令行替代方案:对批量/自动化场景,使用SCP或Rsync(基于SSH)通常更高效;也可通过SSHFS将远端目录挂载为本地文件系统后操作。
- 安全与性能取舍:加密会带来一定CPU开销;在可信内网可考虑FTPS或非加密FTP做对比测试,选择最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