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Kubernetes在Ubuntu上的容器编排优化要点:
系统与资源管理
- 基础配置优化:使用Ubuntu LTS版本,禁用Swap,加载内核模块(overlay、br_netfilter)并设置sysctl参数以优化网络。
- 资源分配:为Pod设置合理的CPU/内存请求与限制,启用资源配额避免节点过载,利用节点亲和性/反亲和性优化调度。
- 镜像优化:采用多阶段构建、轻量级基础镜像(如Alpine或Ubuntu slim),减少层数并清理缓存。
网络与存储优化
- 网络插件:选择Calico或Cilium等高性能插件,启用IPVS模式提升Service性能。
- 存储配置:使用Persistent Volumes(PV)和Persistent Volume Claims(PVC),选择Ceph、GlusterFS等高性能存储插件。
性能监控与调优
- 监控工具:部署Prometheus+Grafana监控集群资源,结合ELK Stack分析日志。
- 自动伸缩:配置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HPA)根据负载动态调整Pod数量。
安全与稳定性
- 权限管理:通过RBAC限制访问权限,使用Secrets存储敏感信息。
- 版本管理:定期更新Kubernetes及相关组件,获取性能改进和安全补丁。
部署与维护
- 滚动更新:采用滚动更新策略实现零停机部署,或使用蓝绿部署、金丝雀发布验证新版本。
- 日志管理:集中化存储容器日志,实时监控异常。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