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与Kubernetes(k8s)的集成方式主要包括使用kubeadm工具进行集群搭建。以下是详细的集成步骤和注意事项:
部署规划
- 节点规划:至少需要3台服务器,包括1个master节点和至少2个node节点,以确保高可用性。
- 网络配置:确保所有节点之间可以互相通信,配置好IP地址和主机名。
环境准备
- 关闭防火墙:在所有节点上关闭防火墙,以允许必要的端口通信。
- 关闭SELinux:将SELinux设置为disabled状态,以避免权限问题。
- 禁用Swap:临时禁用Swap分区,以满足Kubernetes的要求。
- 配置主机名:在每个节点上设置唯一的主机名。
- 配置网络参数:修改内核参数,允许桥接的IPv4流量传递到iptables链中,并启用IP转发。
安装Docker
- 在所有节点上安装Docker,并配置为使用systemd作为cgroup driver。
安装kubeadm、kubelet和kubectl
- 使用yum源安装kubeadm、kubelet和kubectl,并设置开机自启。
初始化Master节点
- 在master节点上运行
kubeadm init
命令初始化集群,并配置kubectl客户端。
加入Node节点
- 在各个node节点上运行
kubeadm join
命令,加入集群。
安装网络插件
- 安装CNI(容器网络接口)网络插件,如Calico,以使节点之间可以通信。
以上步骤是CentOS与Kubernetes集成的基本流程,具体版本可能会因Kubernetes版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参考官方文档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