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CentOS缓存策略需结合场景需求,以下是关键策略及适用场景:
- 内存缓存
- 页缓存(Page Cache):缓存文件数据,减少磁盘I/O,适用于频繁读取的文件(如配置文件、日志)。
- 目录缓存(Directory Cache):加速目录遍历,适合频繁访问的目录结构。
- inode缓存:缓存文件元数据(权限、大小等),提升文件属性访问速度。
- 内核参数优化
- 调整
vm.swappiness
(0-100):降低该值可减少对交换空间的依赖,适合内存敏感场景。
- 调整
vm.vfs_cache_pressure
:值越低,内核越倾向于保留缓存,适合需要快速响应的文件操作。
- 应用程序级缓存
- Web服务器缓存:Nginx/ Apache配置代理缓存,缓存动态/静态内容,减轻后端压力。
- 数据库缓存:MySQL调整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PostgreSQL优化shared_buffers
,提升数据读写效率。
- 特殊场景缓存
- 块设备缓存:针对SSD/HDD的块设备缓存(如LVM Cache),加速磁盘密集型操作。
- 网络缓存:通过调整TCP缓存参数(
/proc/sys/net/core/rmem_default
等)优化网络传输。
- 缓存清理与维护
- 定期清理过期缓存(如每月一次),避免内存占用过高,但避免频繁清理影响性能。
- 使用
sync && 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
命令手动清理所有缓存(生产环境慎用)。
选择原则:
- 读密集型场景优先用页缓存、目录缓存;写密集型场景需结合写回/直写策略。
- 内存充足时扩大缓存规模,内存有限时优先保证核心服务缓存。
- 生产环境需先测试验证,避免直接修改关键参数导致系统不稳定。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