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entOS系统进行分区和升级时,有几个关键的注意事项需要考虑,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性能。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
CentOS分区注意事项
- 备份数据:在进行任何分区操作之前,务必备份所有重要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 合理规划分区大小:
- /boot分区:建议大小为100MB,用于存放系统启动所需的文件。
 
- 根分区(/):建议至少分配20GB的空间,用于存放系统文件和目录。
 
- /home分区:用于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建议根据实际需求分配空间。
 
- 交换分区(swap):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12倍,用于实现虚拟内存。
 
- /var分区:用于存放经常变化的数据和日志文件,建议大于1GB。
 
- /tmp分区:建议大小为500MB以上,用于存放临时文件。
 
 
- 使用LVM(逻辑卷管理):LVM提供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适用于需要动态调整存储空间的场景。
 
- 文件系统选择: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文件系统类型,如ext4、XFS、Btrfs等。
 
- 检查分区表:在分区完成后,使用 
df -h 命令检查分区和磁盘使用情况,确保所有分区都已正确挂载。 
- 避免使用过小的分区:例如,/boot分区不应小于500MB,否则可能导致启动问题。
 
- 考虑RAID配置:如果使用RAID技术,确保RAID阵列的分区配置正确,以避免系统启动问题。
 
- 定期维护:定期清理无用文件,释放磁盘空间;使用磁盘快照备份数据;监控磁盘使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 文档记录:详细记录分区过程和配置,以便日后参考和维护。
 
CentOS系统升级注意事项
- 备份重要数据:在进行任何系统更改之前,备份是至关重要的。确保你的关键数据已经备份,以防不测。
 
- 检查当前系统和软件包:
- 使用命令如 
cat /etc/redhat-release 查看当前系统版本。 
- 使用 
yum list kernel 查看可升级的内核版本。 
 
- 导入新的GPG密钥:升级过程中需要导入新的GPG密钥以确保软件包的真实性。
 
- 安装必要的软件包:安装 
preupgrade-assistant 和 redhat-upgrade-tool 包,这些工具在升级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 评估升级风险:使用 
preupgrade-assistant 等工具检查系统兼容性和潜在问题。 
- 更新源配置:编辑 
/etc/yum.repos.d/upgrade.repo 文件,确保使用最新的CentOS版本仓库。 
- 执行升级:使用 
centos-upgrade-tool-cli 命令进行升级。 
- 重启服务器:升级完成后,重启服务器以应用更新。
 
- 检查新内核:重启系统后,通过查看系统日志或使用 
uname -r 等命令确认新内核已成功加载并运行。 
- 版本共存和内核选择:CentOS通常可以多内核版本共存,不建议删除旧版本的内核。在新的版本有bug或者与当前应用不兼容时,可以通过grub选择旧版本内核进入系统。
 
- 配置启动文件:安装好后,修改grub文件,例如设置 
GRUB_TIMEOUT、GRUB_DEFAULT 等参数,并生成新的grub文件。 
- 计划维护时间窗口:尽量考虑在非高峰时段或者在周末夜晚进行修补,以减少对客户的影响。
 
- 监控和日志分析:升级后,密切关注终端输出,以确保没有错误或警告。如果升级失败,查看YUM错误日志以获取有关失败原因的详细信息。
 
通过遵循这些注意事项和最佳实践,可以确保CentOS系统的磁盘分区既安全又高效,同时升级过程也能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