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entOS环境下部署Kubernetes时,可从以下方面保障安全性:
- 认证与授权
- 启用API Server的TLS加密,使用客户端证书或OIDC集成企业AD/LDAP实现身份认证。
- 通过RBAC精细化控制用户权限,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定期审计权限配置。
- 网络隔离与流量控制
- 使用NetworkPolicy限制Pod间通信,仅开放必要端口,生产环境建议默认拒绝所有流量。
- 配置节点防火墙,限制kubelet等组件仅允许内网访问。
- 镜像安全
- 搭建私有镜像仓库,集成Trivy、Clair等工具扫描镜像漏洞,禁止未通过扫描的镜像入集群。
- 启用镜像签名验证(如cosign),确保镜像来源可信。
- 运行时安全防护
- 应用Pod安全策略(如禁止特权容器、限制容器用户权限),替代已废弃的PSP。
- 部署Falco等工具监控异常容器行为,如宿主机文件访问、异常进程等。
- 数据加密与审计
- 启用etcd静态加密保护敏感数据(如Secrets),使用Vault等工具管理密钥。
- 开启API Server审计日志,记录所有操作并关联用户身份,定期分析异常行为。
- 系统加固与更新
- 定期更新CentOS内核、Kubernetes组件及依赖软件,修复已知漏洞。
-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如swap),配置SELinux/AppArmor增强节点隔离性。
- 持续监控与响应
- 集成Prometheus+Grafana监控集群状态,设置异常流量、资源使用等告警规则。
- 定期执行安全基准测试(如kube-bench),验证集群配置合规性。
通过以上措施,可构建覆盖“身份认证、网络隔离、镜像安全、运行时防护、数据加密”的全栈安全体系,有效降低CentOS环境下Kubernetes集群的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