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择合适的文件系统
根据使用场景选择高性能文件系统:EXT4适合大多数通用场景(稳定性高、兼容性好),XFS在处理大容量存储(如超过10TB)和并发I/O(如数据库、虚拟机)时表现更优,Btrfs提供快照、压缩等高级功能但更适合高级用户。可通过mkfs.ext4、mkfs.xfs等命令创建对应文件系统。
2. 优化文件系统挂载选项
编辑/etc/fstab文件,添加以下选项提升性能:
noatime:避免每次文件读取时更新访问时间,减少磁盘写操作;data=writeback(EXT4):减少写入元数据的同步频率,提升写入性能(牺牲少量数据安全性);relatime(替代atime):仅在修改时间晚于访问时间时更新,平衡性能与需求;discard(SSD专用):启用TRIM命令,通知SSD回收不再使用的数据块,延长寿命。/dev/sda1 / ext4 defaults,noatime,data=writeback,discard 0 1。3. 调整内核参数
swappiness值:减少系统对交换分区(swap)的依赖,提升内存使用效率。默认值为60,建议设为10-30(内存充足时可设为1)。临时修改:sudo sysctl vm.swappiness=10;永久生效:编辑/etc/sysctl.conf,添加vm.swappiness=10。dirty_ratio(脏页占内存比例,触发刷新的阈值)和dirty_background_ratio(后台刷新的脏页比例),减少磁盘I/O压力。例如,设为vm.dirty_ratio=20、vm.dirty_background_ratio=10。4. 优化磁盘I/O调度器
根据硬件类型选择调度器:
noop(无调度)或deadline(减少延迟),避免不必要的队列管理;deadline(适合随机读写)或bfq(适合桌面低延迟)。cat /sys/block/sda/queue/scheduler([noop]表示当前使用);设置调度器:echo noop > /sys/block/sda/queue/scheduler。5. 使用SSD特定优化
sudo fstrim -v /(/为挂载点);自动执行:编辑/etc/cron.weekly/fstrim,添加fstrim -av并赋予执行权限。6. 清理系统垃圾与缓存
定期清理无用文件,释放磁盘空间和内存:
sudo apt-get clean(清理软件包缓存)、sudo apt-get autoremove(卸载不再需要的依赖);sudo rm -rf /tmp/*(删除临时目录文件);sudo journalctl --vacuum-size=100M(限制日志大小为100MB);sync(同步数据到磁盘)后,执行echo 3 > /proc/sys/vm/drop_caches(释放pagecache、slab等缓存)。7. 调整交换分区(Swap)
sudo swapon --show查看当前大小);sudo apt install zram-config,系统会自动配置压缩的Swap。8. 监控与诊断性能
使用工具定期检查系统性能,定位瓶颈:
iostat:查看磁盘I/O使用率、读写速度(iostat -x 1);iotop:查看进程级磁盘I/O消耗(sudo iotop);vmstat:查看内存、交换分区使用情况(vmstat 1);smartctl:监控SSD/HDD健康状态(sudo smartctl -a /dev/s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