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Ubuntu与Kubernetes的协同工作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系统与集群基础优化
- 使用轻量级基础镜像:选择Ubuntu LTS版本(如20.04)或
ubuntu:slim
镜像,减少不必要的软件包。
- 禁用Swap:通过
swapoff -a
永久禁用Swap,避免内存交换影响性能。
- 配置内核参数:调整
net.bridge.bridge-nf-call-iptables
等参数,优化网络转发效率。
- 安装高性能插件:使用Calico/Cilium作为网络插件,Ceph/GlusterFS作为存储插件。
二、资源管理与调度优化
- 合理设置资源请求/限制:为Pod配置精准的CPU/内存请求和限制,避免资源浪费。
- 节点亲和性与反亲和性:根据应用特性(如CPU密集型/IO密集型)设置调度策略,优化节点利用率。
- 启用自动伸缩:通过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HPA)根据负载动态调整Pod数量。
三、应用部署与运维优化
- 多阶段构建镜像:在Dockerfile中分离构建环境和运行环境,减少最终镜像大小。
- 非root用户运行容器:通过
USER
指令指定非root用户,提升安全性。
- 使用init容器:在主容器启动前执行初始化任务(如配置文件生成),减少主容器复杂度。
- 滚动更新与蓝绿部署:通过Kubernetes部署策略实现零停机更新。
四、监控与调优
- 集成监控工具:部署Prometheus+Grafana监控集群资源,使用ELK Stack分析日志。
- 定期分析性能数据:根据监控指标调整资源分配、网络策略,优化集群稳定性。
五、CI/CD流程集成
- 自动化构建与部署:通过Jenkins/GitLab CI集成Kubernetes,实现从代码提交到集群部署的全流程自动化。
- 使用Helm管理应用:通过Helm Charts简化Kubernetes应用部署和版本管理。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