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K8s集群的CentOS节点需从硬件、软件、网络及高可用性等方面综合考量,以下是关键要点:
-
硬件配置
- 控制平面节点(Master):至少2核CPU、4GB内存、50GB SSD存储,用于运行etcd、kube-apiserver等核心组件,需较高稳定性。
- 工作节点(Worker):至少2核CPU、4GB内存、50GB SSD存储,根据业务负载可扩展至更高配置(如8核/16GB起),需关注CPU和内存密集型任务需求。
- 存储:优先选择SSD,提升I/O性能,尤其适用于频繁读写场景。
-
软件要求
- 操作系统:CentOS 7.5及以上版本,确保兼容性和安全性。
- 组件安装:需安装Docker(或containerd)、kubeadm、kubelet、kubectl,确保版本与K8s集群版本一致。
-
网络配置
- 所有节点需在同一局域网内,确保互通,可通过配置静态IP或使用云厂商内网实现。
- 选择高性能网络插件(如Calico、Flannel),并合理设置网络策略以保障Pod间通信安全。
-
高可用性设计
- 多节点部署:至少3个Master节点组成etcd集群,避免单点故障。
- 负载均衡:通过Nginx、HAProxy等工具对Master节点流量分发,提升集群可用性。
- 监控与告警:部署Prometheus+Grafana监控节点状态,设置资源阈值告警。
-
其他注意事项
- 关闭Swap:执行
swapoff -a并修改/etc/fstab永久禁用,避免与K8s内存管理冲突。
- 内核参数优化:调整
fs.file-max、net.ipv4.tcp_tw_reuse等参数,提升系统性能。
- 安全加固:启用RBAC权限控制,使用TLS加密关键组件通信。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