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

centos域名解析时间

小樊
49
2025-10-11 00:02:56
栏目: 云计算

CentOS域名解析时间相关机制与配置

一、DNS解析超时与尝试次数

CentOS系统中,域名解析的超时时间和尝试次数由/etc/resolv.conf文件中的options参数控制。其中:

例如,若timeout设为1秒、attempts设为1,总解析时间最长为1秒(1秒内未响应则放弃)。这种配置可减少因DNS服务器响应慢导致的解析延迟。

二、DNS缓存时间配置

CentOS的DNS缓存主要由以下服务管理,不同服务的缓存过期时间可单独调整:

1. systemd-resolved(CentOS 7及以上默认服务)

systemd-resolved是现代CentOS版本的内置DNS解析服务,提供本地缓存功能。其默认缓存过期时间(TTL)为30秒,可通过修改/etc/systemd/resolved.conf文件调整:

[Resolve]
DNS=8.8.8.8 8.8.4.4
Cache=yes
TTL=60s  # 将缓存过期时间延长至60秒

修改后需重启服务使配置生效:

sudo systemctl restart systemd-resolved

可通过systemd-resolve --status命令查看当前缓存状态及过期时间。

2. nscd(Name Service Cache Daemon)

nscd是系统级缓存服务,可缓存DNS解析结果(包括主机名、IP地址等)。其默认正向解析缓存时间(positive-time-to-live hosts)为3600秒(1小时),负向解析(未找到记录)缓存时间为20秒。修改/etc/nscd.conf文件可调整:

enable-cache hosts yes
positive-time-to-live hosts 1800  # 正向解析缓存时间设为30分钟
negative-time-to-live hosts 30    # 负向解析缓存时间设为30秒

修改后需重启nscd服务:

sudo systemctl restart nscd

可通过nscd -g命令查看缓存命中率及过期时间。

3. dnsmasq(轻量级缓存服务器)

dnsmasq是常用的轻量级DNS转发器,可作为本地缓存服务器使用。其缓存大小(cache-size)和过期时间可通过/etc/dnsmasq.conf配置:

listen-address=127.0.0.1
cache-size=1000  # 缓存记录数量(默认150)
server=8.8.8.8   # 上游DNS服务器

dnsmasq的默认缓存过期时间由上游DNS服务器返回的TTL决定,可通过--query-port--cache-size参数优化缓存性能。启动服务后,可通过systemctl restart dnsmasq重启。

三、缓存清理方法

若需强制更新DNS缓存,可根据使用的缓存服务执行以下命令:

四、注意事项

0
看了该问题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