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网络参数配置
确保Ubuntu服务器具备正确的网络基础配置,包括静态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服务器。可通过编辑/etc/netplan/*.yaml
(Ubuntu 18.04及以上版本)或/etc/network/interfaces
文件设置,配置完成后执行sudo netplan apply
(或sudo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ing
)使变更生效。这些参数是WebLogic正常通信的前提。
2. WebLogic监听地址与端口设置
在WebLogic的配置文件($DOMAIN_HOME/config/config.xml
)中,明确<listen-address>
参数(如指定为服务器具体IP或0.0.0.0
监听所有接口),并确认端口(如默认的7001)未被占用。若需修改端口,需同步更新防火墙规则。此配置决定了WebLogic对外服务的访问入口。
3. 防火墙规则配置
Ubuntu默认使用UFW(Uncomplicated Firewall),需通过sudo ufw allow <port>/tcp
命令开放WebLogic所需端口(如7001、7002及管理端口)。建议设置默认拒绝策略(sudo ufw default deny incoming
),仅允许必要流量通过,缩小攻击面。配置完成后执行sudo ufw enable
激活规则。
4. 主机文件与DNS解析
若WebLogic需通过主机名访问,需修改/etc/hosts
文件,添加服务器IP与主机名的映射(如192.168.1.100 myweblogic-server
),避免依赖外部DNS解析导致的延迟或失败。同时,确保DNS服务器配置正确(/etc/resolv.conf
),能正常解析外部域名。
5. 网络安全性增强
禁用WebLogic冗余协议(如IIOP,默认监听7001端口),通过管理控制台取消“启用IIOP”选项并重启服务,降低漏洞风险(如CVE-2020-2551)。此外,启用HTTPS(配置SSL证书)、设置强密码策略(通过/etc/login.defs
调整密码复杂度)、禁止root直接登录(修改/etc/ssh/sshd_config
中的PermitRootLogin no
),并通过SSH密钥认证替代密码认证,提升管理界面安全性。
6. 网络性能优化
调整TCP参数以提升网络吞吐量,如启用TCP窗口缩放(net.ipv4.tcp_window_scaling=1
)、选择合适的拥塞控制算法(如cubic
,通过sysctl -w net.ipv4.tcp_congestion_control=cubic
设置)、调整TCP保活时间(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600
)。合并网络请求、减少不必要的IO操作,降低延迟。
7. 监控与维护
定期使用iftop
(监控实时流量)、nethogs
(查看进程级网络使用)、ping
(检测连通性)、traceroute
(排查路由问题)等工具监控网络状态。收集网络性能指标(如带宽利用率、延迟、丢包率),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配置(如增大TCP窗口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