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持的Linux发行版
Kubernetes官方推荐使用以下Linux发行版及版本,确保系统兼容性和稳定性:
- Ubuntu:16.04及以上版本(如20.04、22.04);
- Debian:9及以上版本;
- CentOS:7及以上版本(或兼容的RHEL衍生版);
-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RHEL):7及以上版本;
- Fedora:25及以上版本;
- HypriotOS:v1.0.1及以上版本;
- Flatcar Container Linux(原CoreOS Container Linux)。
二、内核版本要求
Kubernetes依赖Linux内核的功能(如命名空间、cgroups、seccomp等),需满足以下内核版本条件:
- 最低要求:内核版本≥3.8;
- 推荐版本:内核版本≥3.10(以支持更完善的容器隔离和安全特性)。
三、硬件配置要求
Kubernetes集群的硬件配置需根据节点角色调整,以满足控制平面和容器运行的需求:
- Master节点(控制平面):至少2核CPU、2GB内存、20GB可用磁盘空间;
- Worker节点(工作节点):至少1核CPU、1GB内存、20GB可用磁盘空间(若运行内存密集型应用,需适当增加内存)。
四、系统配置要求
- 时间同步:所有节点(Master和Worker)必须保持时间同步,建议使用
ntp
或chrony
工具同步时间(时间偏差会导致证书验证失败、组件通信异常等问题);
- 关闭Swap分区:Kubernetes要求禁用Swap分区(
swapoff -a
),并在/etc/fstab
中注释掉Swap挂载项(Swap会影响kubelet的内存管理,导致Pod调度异常);
- SELinux设置:若系统启用SELinux(如RHEL/CentOS默认开启),需临时设置为宽松模式(
setenforce 0
)或永久禁用(修改/etc/selinux/config
中的SELINUX=disabled
),避免SELinux阻止Kubernetes组件访问系统资源。
五、依赖组件要求
- 容器运行时:Kubernetes需要容器运行时来管理容器生命周期,推荐使用Docker(18.03及以上版本),也可选择containerd、CRI-O等兼容运行时;
- 核心组件:需提前安装
kubelet
(节点代理,负责管理Pod生命周期)、kubeadm
(集群部署工具,用于初始化Master和加入Worker节点)、kubectl
(命令行工具,用于与集群交互);
- 网络插件:Kubernetes集群需要网络插件实现Pod间通信(如Calico、Flannel、Cilium等),需在集群初始化后安装并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