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期环境与兼容性评估
迁移前需全面评估源数据库(版本、操作系统、硬件配置)与目标Linux环境的兼容性,确保目标环境满足Informix的最低要求(如操作系统内核版本、磁盘空间、内存容量)。同时,确认源数据库的字符集、排序规则与目标环境一致,避免数据转换错误。
2. 数据库结构精准迁移
在目标Linux环境中,使用dbschema
工具导出源数据库的表结构(包括表、索引、触发器、存储过程等对象),并生成SQL脚本。迁移时需重点检查数据类型的兼容性(如DECIMAL
精度、VARCHAR
长度),调整不符合目标数据库要求的定义(如Informix特有的SERIAL
类型需替换为Linux下的自增方案)。
3. 数据迁移工具选择与优化
dbexport
(导出表结构与数据到文本文件)+dbimport
(导入文本文件到目标数据库)的组合,操作简单且易回滚;onunload
(二进制格式卸载数据)+onload
(二进制格式加载数据)的工具对,提升迁移速度(比文本工具快2-3倍);4. 应用程序适配调整
修改应用程序的连接字符串(将主机名、端口、数据库名更新为目标Linux环境的配置),确保驱动兼容(如使用Informix Linux版JDBC驱动)。对于使用了Informix特有功能(如EXTEND
函数、ROWID
列)的SQL语句,需替换为Linux下支持的等效语法,避免运行时错误。
5. 分阶段测试与验证
dbaccess
工具查询目标数据库的关键表,比对源数据库的行数、关键字段值(如订单号、金额),确保数据无遗漏或篡改;onstat
工具监控目标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如缓冲池命中率、磁盘I/O延迟),对比源数据库的性能基线,调整配置(如增加缓冲池大小)以满足业务需求;6. 回滚方案与风险控制
ontape
或onbar
工具对源数据库进行全量备份(备份文件存储在独立存储介质上),确保迁移失败时可快速恢复;7. 常见问题预防与解决
onmode -z
命令重启Informix实例释放锁;660
(属主:informix用户,属组:informix组),避免因权限不足导致创建失败;grep
或vi
工具检查SQL脚本中的语法错误(如缺少分号、引号不匹配),修正后再执行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