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Oracle高可用架构可通过以下技术组合实现,核心方案及关键步骤如下:
一、Oracle RAC(集群架构)
- 原理:多节点共享存储,实现故障转移和负载均衡。
- 实现步骤:
- 配置共享存储(如SAN/NAS),确保节点间数据一致性。
- 安装Oracle Grid Infrastructure(含Clusterware和ASM),配置节点间通信。
- 部署Oracle RAC数据库,设置公共IP和虚拟IP(VIP)。
二、Oracle Data Guard(数据同步与容灾)
- 原理:主库与备库实时同步数据,主库故障时备库接管。
- 实现步骤:
- 主库开启归档模式,配置备用日志组。
- 使用RMAN备份主库并恢复到备库,配置
LOG_ARCHIVE_DEST
参数。
- 启用备库的MRP进程,实现归档日志自动应用。
三、高可用集群软件
- 工具选择:Pacemaker+Corosync实现节点故障检测与资源接管。
- 配置要点:
- 安装集群软件,配置节点心跳检测和资源依赖关系。
- 定义虚拟IP、数据库服务等资源,设置故障转移策略。
四、网络与负载均衡
- 负载均衡:使用Nginx/HAProxy分发客户端请求,避免单节点压力过大。
- 网络配置:
- 公共网络:处理客户端请求,配置VIP实现故障转移。
- 专用网络:节点间高速通信,确保RAC数据同步。
五、监控与容灾
- 监控工具:Prometheus+Grafana监控集群状态,Nagios告警。
- 备份与恢复:定期全量/增量备份,测试恢复流程确保数据可恢复。
六、架构组合方案
- 双活架构:两地三中心部署RAC+Data Guard,主中心RAC承载业务,备中心Data Guard实时同步,故障时快速切换。
- 异地容灾:主库与异地备库通过Data Guard同步,结合存储级复制提升数据安全性。
关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