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JS日志(通常指Ubuntu系统上运行的JavaScript应用程序日志,如Node.js应用)包含的关键信息可分为以下类别:
2025-09-24T10:30:45.123Z),用于追踪事件发生的顺序和时间间隔,是故障排查的时间线索。DEBUG(开发调试细节)、INFO(正常操作记录,如应用启动)、WARN(潜在问题警告,不影响运行)、ERROR(错误事件,影响功能但不致命)、FATAL(严重错误,可能导致应用崩溃),帮助快速筛选关键信息。1234),用于区分多进程环境下的日志来源,定位具体进程的问题。worker_threads模块)中,标识产生日志的线程编号,辅助分析线程间的并发问题。express:router、mongoose:query),帮助快速定位问题所在的代码区域(如路由处理、数据库查询模块)。user_id: 1001、username: admin),用于审计和安全分析(如追踪敏感操作的执行者)。req_id: abc123),便于跨日志追踪单个请求的全链路处理流程(从入口到响应的完整路径)。GET /api/users、Database query executed),提供事件的上下文信息(如用户触发的操作、后台执行的定时任务)。200 OK、404 Not Found、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用于判断操作是否成功及失败原因(如客户端请求的资源不存在、服务器内部错误)。EACCES: permission denied、TypeError: Cannot read property 'name' of undefined),快速识别错误的类型和大致原因。at Object.<anonymous> (/app/index.js:10:15)),显示错误从入口函数到具体代码行的调用路径,是调试和定位错误根源的关键信息(如指出哪一行代码引发了TypeError)。Response time: 150ms),用于监控应用的性能瓶颈(如某个接口响应过慢)。Memory usage: 512MB)、CPU使用率(如CPU usage: 30%)等指标,用于分析应用的资源消耗情况(如内存泄漏、CPU过载)。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id = 1)、查询耗时(如Query time: 20ms)及错误(如MongoDB connection timeout),用于排查数据库相关问题(如慢查询、连接失败)。POST https://api.example.com/data)、请求/响应数据(如{ "status": "success" })、错误代码(如429 Too Many Requests),用于分析外部依赖的可用性和响应情况(如第三方服务不可用导致的应用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