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作为Linux发行版,并没有传统Windows意义上的“回收站”功能。图形化界面(如GNOME的Nautilus文件管理器)中的“已删除文件”文件夹(类似回收站),本质是将文件移动至用户的专属隐藏目录(如~/.local/share/Trash/files
),而非永久删除。这类文件在未被手动清空或新数据覆盖前,可直接恢复。
若通过图形化界面(如Nautilus)删除文件至“已删除文件”文件夹,恢复操作几乎是即时的(仅需几秒钟)。只需打开回收站,选中文件并点击“恢复”即可将文件还原至原始路径或指定位置。恢复速度取决于文件数量(如批量恢复大量小文件可能耗时稍长),但单文件恢复几乎无延迟。
若使用trash-cli
工具(命令行下的回收站),恢复时间同样极短。例如:
trash-restore
命令恢复单个文件:trash-restore example.txt
,操作完成后文件立即恢复;trash-restore -r
,耗时取决于回收站中文件的总数量。若使用rm -f
等命令直接删除文件(未进入回收站),文件会立即被标记为“可覆盖”,此时恢复时间取决于新数据覆盖的速度。若立即停止磁盘写入并使用extundelete
等工具扫描,可能在几分钟内恢复;若系统运行时间较长,恢复成功率会显著降低。
注:为避免数据丢失,建议定期备份重要文件,或使用trash-cli
替代默认的rm
命令(通过alias rm='trash-put'
设置),确保文件进入可控的回收站而非直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