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中常见的安全漏洞包括:
缓冲区溢出漏洞:程序在处理输入数据时,若未正确检查输入长度,可能导致缓冲区溢出,攻击者可利用此漏洞执行恶意代码,获取系统控制权。
权限提升漏洞:攻击者通过发现操作系统中的漏洞,将普通用户权限提升为管理员权限,如Linux系统中的某些内核漏洞可能被利用来实现权限提升。
SSH安全问题:允许root直接登录、使用密码认证而非密钥、使用默认SSH端口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增加系统被攻击的风险。
弱密码和默认凭据:使用简单密码或默认密码、密码重用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系统被轻易破解。
不安全的文件权限:关键文件权限过于宽松、敏感文件全局可读等问题,可能导致敏感数据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修改或删除。
未打补丁的软件漏洞:过期的软件包可能包含已知漏洞,未及时应用安全更新。
不安全的SSH配置:例如,允许使用密码登录而不是密钥登录,增加了系统被暴力破解的风险。
默认服务配置:许多Linux发行版在安装时会启用一些默认的服务,但这些服务可能包含一些安全漏洞。
软件版本过旧:过旧的软件版本可能存在已知的安全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对系统进行攻击。
内核漏洞:Linux内核存在一些漏洞,攻击者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获得系统权限,进行非法操作。
信息泄露漏洞:攻击者窃取系统中重要数据的途径,如密码、敏感文件等,这些信息一旦泄露,可能导致严重的信息安全事件。
日志监控不足:未监控系统日志和安全事件、日志轮换配置不当,可能导致安全事件无法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使用不安全的软件包:依赖过时或存在已知漏洞的第三方库和应用程序,可能被利用来攻击系统。
内部威胁:员工或合作伙伴滥用权限或故意泄露信息,可能导致数据泄露、财务损失和法律责任。
配置错误:系统管理员在配置过程中犯错,可能导致安全漏洞或服务不稳定。
为了防范这些漏洞,建议采取以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