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环境下对Oracle数据库进行安全审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身份鉴别
- 用户身份标识和鉴别:应对数据库系统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使用强口令策略,并定期更换口令。可以通过SQL命令如
sqlplus/nolog
尝试登录数据库,查看是否需要口令以及是否存在空口令。
- 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可采取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通过查看
dba_profiles
表中的相关参数设置来实现。
访问控制
- 限制应用用户在数据库中的权限:尽量保证最小化权限,避免授予DBA权限。可以通过SQL命令如
SELECT * FROM dba_sys_privs WHERE grantee=<username>;
来查看用户权限,并通过REVOKE
命令收回相应权限。
- 严格限制库文件的访问权限:确保除属主和root外,其他用户对库文件没有写权限。可以使用操作系统命令如
ls -l
查看文件权限,并使用chmod
命令修改权限。
安全审计
- 审计参数基线检查:检查审计参数,如
audit_file_dest
、audit_sys_operations
等,以确定审计功能是否启用。
- 触发器审计方案设计:在传统审计功能受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创建触发器来实现登录失败审计。触发器可以捕捉登录失败事件,并将相关信息写入DB alert log。
其他安全措施
- 网络访问控制加固:设置TNS登录的IP限制,仅允许必要的IP地址连接TNS监听器。可以在
sqlnet.ora
文件中配置相关参数来实现。
- 数据访问控制加固:通过修改系统帐户的默认口令、删除系统中多余的自建帐号、为所有应用用户配置强口令等措施来加强数据访问控制。
请注意,进行上述操作可能需要具有相应权限的用户执行,并且某些操作可能会对数据库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在实施前应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评估。此外,安全策略应根据具体业务需求和环境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安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