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Linux系统中,进程组是一种用于管理一组进程的机制。通过将相关进程组织到同一个进程组中,可以方便地对这些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以下是一些有效管理进程组的方法:
使用 fork() 系统调用:
在子进程中调用 setpgid(0, 0) 可以将子进程设置为新的进程组组长。
pid_t pid = fork();
if (pid == 0) {
    // 子进程
    setpgid(0, 0); // 创建新的进程组
} else if (pid > 0) {
    // 父进程
} else {
    // 错误处理
}
使用 exec() 系列函数:
在调用 exec() 之前设置进程组ID。
kill() 系统调用:
可以向进程组发送信号来终止其中的所有进程。kill(-pgid, SIGKILL); // 终止进程组 pgid 中的所有进程
dup2() 系统调用:
可以将标准输入、输出和错误重定向到文件描述符,从而实现进程间的通信。int pipefd[2];
pipe(pipefd);
pid_t pid = fork();
if (pid == 0) {
    // 子进程
    close(pipefd[0]); // 关闭读端
    dup2(pipefd[1], STDOUT_FILENO); // 将标准输出重定向到管道写端
    close(pipefd[1]);
    execlp("command", "command", NULL);
} else if (pid > 0) {
    // 父进程
    close(pipefd[1]); // 关闭写端
    char buffer[128];
    ssize_t bytes_read = read(pipefd[0], buffer, sizeof(buffer));
    if (bytes_read > 0) {
        buffer[bytes_read] = '\0';
        printf("Child output: %s\n", buffer);
    }
    close(pipefd[0]);
    waitpid(pid, NULL, 0); // 等待子进程结束
} else {
    // 错误处理
}
waitpid() 系统调用waitpid() 来等待特定进程或进程组的结束。pid_t pid = waitpid(-pgid, NULL, 0); // 等待进程组 pgid 中的任意一个进程结束
setsid() 系统调用setsid() 创建一个新的会话,并成为该会话的组长,从而脱离终端控制。pid_t sid = setsid();
if (sid < 0) {
    // 错误处理
}
nice() 和 renice() 系统调用nice() 和 renice() 来调整进程的优先级。nice(10); // 设置当前进程的nice值为10
renice(10, -1); // 将进程组ID为-1的进程的nice值调整为10
cgroups(控制组)cgroups 是Linux内核提供的一种资源管理机制,可以用来限制、记录和隔离进程组的资源使用(如CPU、内存、磁盘I/O等)。sudo cgcreate -g cpu,memory:/mygroup
echo $$ > /sys/fs/cgroup/cpu/mygroup/tasks
echo $$ > /sys/fs/cgroup/memory/mygroup/tasks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管理Linux系统中的进程组,实现进程间的协调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