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文件系统碎片整理技巧
sudo yum install e4defrag(CentOS 7及以上版本默认包含)。使用方式:整理单个文件(sudo e4defrag /path/to/file)、整理整个分区(sudo e4defrag /)。该工具会自动跳过正在使用的文件,确保系统稳定性。sudo umount /dev/sdXY),命令为sudo e2fsck -f /dev/sdXY(-f参数强制检查)。整理完成后重新挂载分区(sudo mount /dev/sdXY /mnt)。注意:此操作会中断分区服务,仅建议在维护窗口期使用。df -T命令查看分区文件系统类型,仅当ext4分区碎片率超过10%(通过e4defrag -c /path查看)时,才需要考虑整理。rsync或外部存储设备)。/etc/fstab中为频繁读写的分区添加noatime参数(如/home /home ext4 defaults,noatime 0 2),可避免文件读取时更新访问时间(atime),减少不必要的磁盘写操作,间接降低碎片产生概率。修改后执行sudo mount -oremount /home使设置生效。data=journal或data=ordered模式(默认),可减少文件碎片化。无需额外操作,系统会自动处理。/tmp)、旧日志(/var/log)、缓存文件(/var/cache/yum)及无用软件包,减少磁盘碎片产生的根源。常用命令:sudo yum clean all(清理YUM缓存)、sudo package-cleanup --oldkernels --count=2(删除旧内核,保留2个最新版本)、sudo find /var/log/ -type f -name '*.log' -delete(删除旧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