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Ubuntu下RabbitMQ的性能优化方法:
硬件与系统优化
- 使用SSD:提升磁盘I/O性能,避免使用HDD。
- 增加内存:提高消息缓存能力,减少磁盘交换。
- 优化网络:确保足够带宽,可尝试优化TCP参数(如增大缓冲区)。
配置参数优化
- 调整内存水位:在
rabbitmq.conf
中设置vm_memory_high_watermark
(建议0.6-0.7)和vm_memory_high_watermark_paging_ratio
,控制内存使用和换页策略。
- 优化队列设置:合理设置队列长度限制、过期时间,避免堆积;高吞吐场景可考虑使用
lazy queue
。
- 选择合适交换机:广播场景用
fanout
,路由场景用direct
或topic
,避免低效类型。
- 启用批量处理:生产者使用批量发送和确认(Publisher Confirms),消费者合理设置
prefetch count
(建议10-100)。
集群与高可用
- 搭建集群:通过集群分散负载,提升可用性和吞吐量。
- 镜像队列:关键业务使用镜像队列保证数据安全,但需权衡性能。
监控与调优
- 启用监控:使用RabbitMQ管理插件、Prometheus+Grafana监控队列长度、内存、CPU等指标。
- 分析日志:定期查看日志,排查异常和性能瓶颈。
其他优化
- 减少插件:禁用非必要的插件(如
rabbitmq_tracing
)。
- 优化文件句柄限制:在
/etc/security/limits.conf
中增加RabbitMQ的文件描述符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