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下架故事”

发布时间:2020-08-09 06:14:01 作者:naojiti
来源:ITPUB博客 阅读:162

元旦将近,在一年更迭的时候,各行各业的“总结体”又被提上日程。各个品牌的市场团队正在加紧制作H5,告诉用户他们的2019年打了多少次车、点了多少次外卖。就连热爱吵架的微博网友,都开始总结这一年自己骂过XX个人。

但回顾2019这一年,会发现今年可谓是互联网的“下架年”,不仅从年初开始就不断有行业头部、用户量巨大的App遭遇下架,最近更是有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发文通报,下架整改100款违法违规App。其中包括天津银行、光大银行这样银行机构的产品,也包括樊登读书、晋江小说阅读这样的内容产品,还有考拉海淘这样的电商产品。

对于开发者来说,他们一年的总结或许是:近年你参与开发的产品中有X款被下架,累积下架时间达到了XX天,为了处理下架问题你参加了X次紧急会议……

移动互联网规范史:App们为何下架?

回想2015年左右在App生态野蛮生长的时期,除非涉及法纪问题,“下架”很多时候都是应用商店方面的决定。尤其是特别“虐”的App Store,往往会因为排名等问题和运营者“勾心斗角”,当时如果App遭遇下架,往往是因为开发者在ASO过程中钻了空子或触犯一些规则,被应用商店惩罚式的下架,重新上架后往往会遇到排名、权重甚至评分都被清空的情况。

当然随着时间推移,App Store也对于“适用iOS 11”、“热更新”、“GDPR标准”等等情况提出了相关要求,但一般情况下应用商店造成的下架不会造成太多负面影响。真正造成影响的,还是网信办、工信部等等监管部门主导的App整改。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下架故事”

App下架史,同样也可以被看作移动互联网的“规范史”。

相关部门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规范是逐步细化的,一开始是对整个类目的高度关注;像在2016年左右,下架规模最大的是涉赌的竞彩品类。随后逐渐提高对于内容合规性的关注;像是从2017年以来对于直播类、资讯分发类产品的高度关注,连今日头条、小红书这样极高国民度的产品,和内涵段子这样现象级的产品都曾“中枪”。

而在最近这次的大规模下架的原因,公安部加大打击整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力度,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采集个人信息集中整治。下架的产品大部分都是因为缺乏详细的隐私协议或超范围、违规收集用户信息。可见移动互联网的规范行动,已经从品类走向内容,再走向了数据隐私。

发展在前,监管在后,这在商业世界似乎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当移动互联网发展到顶峰,未来又开始与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等AI技术开始结合时,监管的逐步完善是自然的现象。

对于开发者来说,能够自查自纠减少触犯监管红线的可能当然是最好的,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下架究竟会给产品甚至品牌带来哪些影响?

被骂、被抛弃、被山寨:2019年的下架故事

在我们以往的理解中,App下架造成的最多后果也只是一段时间内用户无法继续增长,再严重一些,可能会影响搜索权重、关键词排名等等。但从最近两年的案例来看,“下架”往往成为蝴蝶的翅膀,掀起一系列问题风暴。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下架故事”

其中有外部的公关问题。

今年2月份时,刚刚爆出上市计划不久后,知名“直男聚集地”虎扑就被下架,下架的原因据官方口径是“内部存在问题”。这样的说法显然不能平息猜测,加之虎扑一向与“粉圈”不睦,很快虎扑下架就被刷上了热搜,大量不同艺人粉丝在热搜里进行控评,舆论风向很快从“内部问题下架”变成了“究竟是杨超越粉丝让虎扑下架还是王源粉丝让虎扑下架”。粉丝们集中攻击称虎扑社区氛围过于“直男”极不友好,也再次让虎扑用户调性甚至整款产品的盈利能力被广泛讨论和怀疑。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下架故事”

对于尚未走向资本市场的虎扑来说,公关问题还只是说说而已。对于已经上市的企业来说结果则会直接反映到资本市场表现中,就像陌陌旗下的社交产品探探在被下架后,陌陌的股价直接跌掉了10%。

如果说下架引起的舆论情绪最多影响到股价,但内部的内容生态问题,就已经真正影响到产品的商业价值了。

今年最受关注的下架事件来自于小红书,小红书下架原因同样也错综复杂,有人说是因为大量炫富内容价值观不当,也有人说KOL发布的电子烟广告涉及违规,甚至还有说法称小红书中的网红中藏着很多“暗娼”。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下架故事”

实际上对于小红书这款用户量高达2.5亿的产品来说,即使一时下架,凭借其存量用户数量也能保证内容生态平稳运行。但事实却是,在下架期间,原本红火的KOL广告业务大受打击。广告主不仅降低了预算,以往小红书特有的“素人模式”(向只有几千、几百粉丝量博主广泛投放广告)几乎也消失殆尽。一位曾经从事小红书KOL广告销售告诉我们,原本他负责的就是这种“素人广告”的销售,2018年末到2019年初业务高峰时,常常有广告主一天向千余位素人博主投放广告,但下架事件发生后,广告主不仅会有避险心态,还对流量的真实度产生了怀疑。一些素人博主发现没有收益,慢慢的也减少了内容更新,这条产业链也慢慢萎靡了。

虽然过度商业化是不利于内容社区发展的,但适当的商业化机会一定是内容生态的润滑剂,下架对于商业的影响最终会转化为对于用户活跃度的影响——根据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小红书月活跃用户数为7288万,相比六月份的9300万月活下降了不少。

如果说公关危机和商业价值影响还属于因产品属性产生的个例,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每一款被下架产品都有可能遇到的——山寨产品。

大多数情况下,当产品被下架时,应用商店也就无法再通过专栏推荐、排名等等方式对于产品进行保护。这时山寨App通过相似名字、VI设计来蹭流量的情况,就会频频出现。小红书、天天狼人杀等等产品都曾经遇到类似的情况。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下架故事”

要说最为悲惨的还是被彻底关停的“内涵段子”,由于这款产品似乎永无恢复之日,山寨产品也格外猖獗,不仅利用上类似的名称和icon,甚至还有产品用着内涵段子的icon起名皮皮搞笑,连内涵段子的转生小号也不放过。热心网友们只好去评论区里进行引导,称皮皮虾才是真正的内涵段子2.0。

除了建起缓冲带,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下架故事”里,我们不难发现,看似“一段时间内不能被下载”这样无关紧要的情况,实则牵一发动全身。对于那些正处于上升期、产品内部生态复杂的产品来说,更是如此。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在经过四五年的奔跑之后,很多产品回首来时路,都能看到原罪的踪迹。这其中既包括数据采集规则这样与技术实现有关的情况,也包括内容价值观、用户调性、用户行为等等很难给出非黑即白评定的元素。尤其对于社交类和内容类的产品来说,监管以及下架这一监管带来的最轻微的后果,始终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下架故事”

当然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正面案例,看看一些产品是如何安稳渡过下架风波的:像是传闻在100款App内的电商产品未来集市,就在消息传出后的第一时间澄清App并未下架,在接到通知后已经即使进行整改;又比如网易云音乐,干脆在下架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更新,重新上架后让云村、直播等等新功能来支撑起新的流量入口。

像这些产品这样,在下架发生后,及时作出清晰明了的公关回应,并在重新上架时增添新功能或宣布新的政策,可以较好的冲淡下架带来的负面效应。但这一切也只能勉强起到缓冲作用,至于App下架的其他不确定性,我们更是难以解决。

在接下来的一顿时间里,下架故事显然还会继续。最好的解决方式,或许还是让自己不要成为其中的主角。

推荐阅读:
  1.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
  2. 【放羊的故事】 思想很重要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下架故事 互联网 时代

上一篇:SDWebImage源码解析之SDWebImageManager的注解

下一篇:Pegging a sub strapon in Shanghai/Suzhou/Wuxi

相关阅读

您好,登录后才能下订单哦!

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点击 登录注册 即表示同意《亿速云用户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