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内参:企业AI转型的错误认识及四大重要事项

发布时间:2020-08-09 02:25:32 作者:dicksonjyl560101
来源:ITPUB博客 阅读:127

人工智能(AI)正在重塑商业,颠覆还未真正到来,甚至速度不像想象的那么快,但是相比电脑、互联网发展而言依然迅猛。

开发平台、强大的处理能力以及庞大的数据存储空间等AI背后的技术,正在迅速发展,亚马逊在中国甚至放弃电商领域的发展,直接往可扩展的云计算服务平台上发展,可见其中未来的巨大市场前景,甚至高校也在摸索拟开设有关课程。

虽然前景巨大,但是企业真实的发展依然缓慢,大多数企业只在部分或某个业务流程里试点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推行依然存在文化与组织的障碍。

到底有哪些对企业AI转型的影响因素呢,近期哈佛商业评论调研了数千位高管,拟从中找出相关缘由,特整理分享其观点如下:

CFO内参:企业AI转型的错误认识及四大重要事项

一、对AI三大错误认识

1. 包括认为AI是够迅速带来回报的即插即用式技术,立即投入就会立即看到回报,企业的AI转型一般要投入至少18到36个月时间转变,甚至超过5年,是一个中长期的规划执行过程。

2. 企业只组织了少部分试点项目就认为做了AI转型,事实桑难将AI工作重点从 分散的问题(如增强客户细分)上升到大的商业难题 (如优化整个客户旅程)。

3. 对运用 AI的必备条件考虑得不够充分 除了前沿技术和人才以外,忽略了公司文化、组织架构、工作方式 ,对于公司AI转型而言,公司文化、结构和工作方式都要支持广泛应用AI,与技术和人才同等重要。但在多数并非天生数字化的公司,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与AI的需求相悖。

二、扩大AI应用范围要做的四项转变

1.  从孤岛作业转为跨领域合作

由具备多种能力和视角的跨职能团队开发的AI最能发挥影响力 。让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合作,加上分析专业人士,能够确保项目 照应到整个组织的重点议题,不只关注单一部门的问题 充分考虑到应用新技术要求的运营变革

2. 从由领导者推进的基于经验的决策,转为由数据推进的一线决策。

AI得到广泛应用时,算法推荐会让组织上下各层级员工的判断和感知得到增强,得出人类或机器单独无法获得的更好的答案。 一方面需要各层级员工信任算法给出的建议,更重要的有权利做决定。

3. 从僵硬固化、趋避风险转为敏捷、试验、可适应。

组织必须摆脱“只有完全成熟的创意才能实行”或“只有设计完善的商业工具才能使用”的思维。 AI应用需要迭代,绝少在投入应用之初就具备组织需求的功能。组织要具备“从测试中学习”的态度,将错误转为新知的来源,减少对出错的担忧 。收集初期用户的反馈,用于升级AI工具,能将小问题在转为风险前纠正,发展会逐渐加速,让小规模AI团队能在几周(而非几个月)内开发出最小可行产品。

4. 提供动力与相应的培训。

要实现根本性的转变,需要领导者帮助员工做好准备,提供动力和相应的培训。但 首先领导者自己必须先做好准备

其次公司必须自上而下对全体人员进行培训 。包括课堂教学(在线课程或面授)、研讨会、在职培训,乃至前往有经验的同行业公司参观学习,同时内部培养分享能力。会针对领导者、分析人员、解读员、一线人员提供相应不同的侧重培训

领导者:对AI工作原理有一个高层次的认识,学会识别AI机遇并判断其重要程度。讨论AI对员工职能的影响、推广AI的障碍以及人才培养,并为逐渐推进AI组织所需的文化转型提供指导。包括学习在真实商业场景中运用AI工具辅助产品发布等决策。

分析人员:针对数据科学家、工程师、架构师以及其他负责数据分析、治理和AI解决方案的员工,持续培养他们的硬技能和软技能。

解读员:是需要解读数据的业务人员,需要基础的技术培训,例如运用分析方法解决商业问题、构建AI实践案例等。

一线终端用户:大致介绍要使用的新AI工具,之后提供在职培训,教他们使用AI工具即可。负责营销和财务等方面的战略决策者可能需要更高层次的培训课程,学习在真实商业场景中运用AI工具辅助产品发布等决策。

新的应用方式将会在工作流程、职能和文化方面推动根本性的改变,有时改变还会十分艰难。领导者必须谨慎地带领组织渡过这一阶段。人与机器合作可以获得高于双方单独作业的成绩,未来这种合作将会越来越多,在整个组织内成功推广AI应用的公司会拥有巨大的优势。

https://www.toutiao.com/a6720102324439613960/

推荐阅读:
  1. CORNERSTONE:用项目管理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2. 多云管理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ai cfo 事项

上一篇:浅谈短视频软件开发是如何搭上时代发展“快车”的

下一篇:NB-IoT和WiFi之外,探寻下一代网络的可能性

相关阅读

您好,登录后才能下订单哦!

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点击 登录注册 即表示同意《亿速云用户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