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的边界检查有哪些类型

发布时间:2021-10-14 11:33:12 作者:iii
来源:亿速云 阅读:132

本篇内容主要讲解“Go的边界检查有哪些类型”,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看看。本文介绍的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实用性强。下面就让小编来带大家学习“Go的边界检查有哪些类型”吧!

1. 什么是边界检查?

边界检查,英文名 Bounds Check Elimination,简称为 BCE。它是 Go  语言中防止数组、切片越界而导致内存不安全的检查手段。如果检查下标已经越界了,就会产生 Panic。

边界检查使得我们的代码能够安全地运行,但是另一方面,也使得我们的代码运行效率略微降低。

比如下面这段代码,会进行三次的边界检查

package main  func f(s []int) {     _ = s[0]  // 检查第一次     _ = s[1]  // 检查第二次     _ = s[2]  // 检查第三次 }  func main() {}

你可能会好奇了,三次?我是怎么知道它要检查三次的。

实际上,你只要在编译的时候,加上参数即可,命令如下

$ go build -gcflags="-d=ssa/check_bce/debug=1" main.go # command-line-arguments ./main.go:4:7: Found IsInBounds ./main.go:5:7: Found IsInBounds ./main.go:6:7: Found IsInBounds

2. 边界检查的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对数组、切片进行索引操作都需要边界检查。

比如下面这个示例,就不需要进行边界检查,因为编译器根据上下文已经得知,s  这个切片的长度是多少,你的终止索引是多少,立马就能判断到底有没有越界,因此是不需要再进行边界检查,因为在编译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这个地方会不会 panic。

package main  func f() {     s := []int{1,2,3,4}     _ = s[:9]  // 不需要边界检查 } func main()  {}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在编译阶段无法判断是否会越界的索引操作才会需要边界检查,比如这样子

package main   func f(s []int) {     _ = s[:9]  // 需要边界检查 } func main()  {}

3. 边界检查的特殊案例

3.1 案例一

在如下示例代码中,由于索引 2 在最前面已经检查过会不会越界,因此聪明的编译器可以推断出后面的索引 0 和 1 不用再检查啦

 package main  func f(s []int) {     _ = s[2] // 检查一次     _ = s[1]  // 不会检查     _ = s[0]  // 不会检查 }  func main() {}

3.2 案例二

在下面这个示例中,可以在逻辑上保证不会越界的代码,同样是不会进行越界检查的。

package main  func f(s []int) {     for index, _ := range s {         _ = s[index]         _ = s[:index+1]         _ = s[index:len(s)]     } }  func main()  {}

3.3 案例三

在如下示例代码中,虽然数组的长度和容量可以确定,但是索引是通过 rand.Intn()  函数取得的随机数,在编译器看来这个索引值是不确定的,它有可能大于数组的长度,也有可能小于数组的长度。

因此第一次是需要进行检查的,有了第一次检查后,第二次索引从逻辑上就能推断,所以不会再进行边界检查。

package main  import (     "math/rand" )  func f()  {     s := make([]int, 3, 3)     index := rand.Intn(3)      _ = s[:index]  // 第一次检查     _ = s[index:]  // 不会检查 }  func main()  {}

但如果把上面的代码稍微改一下,让切片的长度和容量变得不一样,结果又会变得不一样了。

package main  import (     "math/rand" )  func f()  {     s := make([]int, 3, 5)     index := rand.Intn(3)      _ = s[:index]  // 第一次检查     _ = s[index:]  // 第二次检查 }  func main()  {}

我们只有当数组的长度和容量相等时, :index 成立,才能一定能推出 index: 也成立,这样的话,只要做一次检查即可

一旦数组的长度和容量不相等,那么 index 在编译器看来是有可能大于数组长度的,甚至大于数组的容量。

我们假设 index 取得的随机数为 4,那么它大于数组长度,此时 s[:index] 虽然可以成功,但是 s[index:]  是要失败的,因此第二次边界的检查是有必要的。

你可能会说, index 不是最大值为 3 吗?怎么可能是 4呢?

要知道编译器在编译的时候,并不知道 index 的最大值是 3 呢。

小结一下

当数组的长度和容量相等时,s[:index] 成立能够保证 s[index:] 也成立,因为只要检查一次即可

当数组的长度和容量不等时,s[:index] 成立不能保证 s[index:] 也成立,因为要检查两次才可以

3.4 案例四

有了上面的铺垫,再来看下面这个示例,由于数组是调用者传入的参数,所以编译器的编译的时候无法得知数组的长度和容量是否相等,因此只能保险一点,两个都检查。

package main  import (     "math/rand" )  func f(s []int, index int) {     _ = s[:index] // 第一次检查     _ = s[index:] // 第二次检查 }  func main()  {}

但是如果把两个表达式的顺序反过来,就只要做一次检查就行了,原因我就不赘述了。

package main  import (     "math/rand" )  func f(s []int, index int) {     _ = s[index:] // 第一次检查     _ = s[:index] // 不用检查 }  func main()  {}

5. 主动消除边界检查

虽然编译器已经非常努力去消除一些应该消除的边界检查,但难免会有一些遗漏。

这就需要"警民合作",对于那些编译器还未考虑到的场景,但开发者又极力追求程序的运行效率的,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给出一些暗示,告诉编译器哪些地方可以不用做边界检查。

比如下面这个示例,从代码的逻辑上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做边界检查的,但是编译器并没有那么智能,实际上每个for循环,它都要做一次边界的检查,非常的浪费性能。

package main   func f(is []int, bs []byte) {     if len(is) >= 256 {         for _, n := range bs {             _ = is[n] // 每个循环都要边界检查         }     } } func main()  {}

可以试着在 for 循环前加上这么一句 is = is[:256] 来告诉编译器新 is 的长度为 256,最大索引值为 255,不会超过 byte  的最大值,因为 is[n] 从逻辑上来说是一定不会越界的。

package main   func f(is []int, bs []byte) {     if len(is) >= 256 {         is = is[:256]         for _, n := range bs {             _ = is[n] // 不需要做边界检查         }     } } func main()  {}

到此,相信大家对“Go的边界检查有哪些类型”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妨来实际操作一番吧!这里是亿速云网站,更多相关内容可以进入相关频道进行查询,关注我们,继续学习!

推荐阅读:
  1. go语言的数据类型有哪些
  2. 类型检查与转换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go

上一篇:硬盘盘片的结构是什么

下一篇:什么是确定图灵机和非确定图灵机

相关阅读

您好,登录后才能下订单哦!

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点击 登录注册 即表示同意《亿速云用户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