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录后才能下订单哦!
这篇文章给大家介绍如何从TCP/IP协议讨论Linux内核参数优化,内容非常详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在硬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的压榨服务器性能,提高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是很多技术人员思考的问题,除了优化Nginx/PHP-FPM/Mysql/Redis这类服务软件配置外,还可以通过修改Linux的内核相关TCP参数,来最大的提高服务器性能。
在Linux内核参数优化之前,我们需要先搞懂TCP/IP协议,这是我们实施优化的理论依据。
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十分复杂的协议,完全掌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作为基本知识,我们必须知道TCP/IP协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逻辑过程。
三次握手
所谓三次握手是指建立一个 TCP 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总共发送三个包以确认连接的建立。在socket编程中,这一过程由客户端执行connect来触发。
三次握手流程图:
三次握手流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将标志位SYN置为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J,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端,客户端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端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端收到数据包后由标志位SYN=1知道客户端请求建立连接,服务器端将标志位SYN和ACK都置为1,ack=J+1,随机产生一个值seq=K,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客户端以确认连接请求,服务器端进入SYN_RCVD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确认后,检查ack是否为J+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将标志位ACK置为1,ack=K+1,并将该数据包发送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检查ack是否为K+1,ACK是否为1,如果正确则连接建立成功,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进入ESTABLISHED状态,完成三次握手,随后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可以开始传输数据了。
四次挥手
四次挥手即终止TCP连接,就是指断开一个TCP连接时,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总共发送4个包以确认连接的断开。在socket编程中,这一过程由客户端或服务端任一方执行close来触发。
由于TCP连接是全双工的,因此,每个方向都必须要单独进行关闭,这一原则是当一方完成数据发送任务后,发送一个FIN来终止这一方向的连接,收到一个FIN只是意味着这一方向上没有数据流动了,即不会再收到数据了,但是在这个TCP连接上仍然能够发送数据,直到这一方向也发送了FIN。首先进行关闭的一方将执行主动关闭,而另一方则执行被动关闭。
四次挥手的流程图:
四次挥手流程
中断连接端可以是客户端,也可以是服务器端。
第一次挥手:客户端发送一个FIN=M,用来关闭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数据传送,客户端进入FIN_WAIT_1状态。意思是说”我客户端没有数据要发给你了”,但是如果你服务器端还有数据没有发送完成,则不必急着关闭连接,可以继续发送数据。
第二次挥手:服务器端收到FIN后,先发送ack=M+1,告诉客户端,你的请求我收到了,但是我还没准备好,请继续你等我的消息。这个时候客户端就进入FIN_WAIT_2状态,继续等待服务器端的FIN报文。
第三次挥手:当服务器端确定数据已发送完成,则向客户端发送FIN=N报文,告诉客户端,好了,我这边数据发完了,准备好关闭连接了。服务器端进入LAST_ACK状态。
第四次挥手:客户端收到FIN=N报文后,就知道可以关闭连接了,但是他还是不相信网络,怕服务器端不知道要关闭,所以发送ack=N+1后进入TIME_WAIT状态,如果Server端没有收到ACK则可以重传。服务器端收到ACK后,就知道可以断开连接了。客户端等待了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服务器端已正常关闭,那好,我客户端也可以关闭连接了。最终完成了四次握手。
序列号与确认应答
大家都知道TCP/IP协议是以一种高可靠的通信协议,通过序列号与确认应答来保障通信高可靠,有如下几个关键点:
当发送端的数据到达接收主机时,接收端主机会返回一个已收到消息的通知。这个消息叫做确认应答(ACK)。当发送端将数据发出之后会等待对端的确认应答。如果有确认应答,说明数据已经成功到达对端。反之,则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很大。
在一定时间内没有等待到确认应答,发送端就可以认为数据已经丢失,并进行重发。由此,即使产生了丢包,仍然能够保证数据能够到达对端,实现可靠传输。
未收到确认应答并不意味着数据一定丢失。也有可能是数据对方已经收到,只是返回的确认应答在途中丢失。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发送端误以为数据没有到达目的地而重发数据。
此外,也有可能因为一些其他原因导致确认应答延迟到达,在源主机重发数据以后才到达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此时,源主机只要按照机制重发数据即可。
对于目标主机来说,反复收到相同的数据是不可取的。为了对上层应用提供可靠的传输,目标主机必须放弃重复的数据包。为此我们引入了序列号。
序列号是按照顺序给发送数据的每一个字节(8位字节)都标上号码的编号。接收端查询接收数据 TCP 首部中的序列号和数据的长度,将自己下一步应该接收的序列号作为确认应答返送回去。通过序列号和确认应答号,TCP 能够识别是否已经接收数据,又能够判断是否需要接收,从而实现可靠传输。
重发超时是指在重发数据之前,等待确认应答到来的那个特定时间间隔。如果超过这个时间仍未收到确认应答,发送端将进行数据重发。最理想的是,找到一个最小时间,它能保证“确认应答一定能在这个时间内返回”。
TCP 要求不论处在何种网络环境下都要提供高性能通信,并且无论网络拥堵情况发生何种变化,都必须保持这一特性。为此,它在每次发包时都会计算往返时间及其偏差。将这个往返时间和偏差时间相加,重发超时的时间就是比这个总和要稍大一点的值。
数据被重发之后若还是收不到确认应答,则进行再次发送。此时,等待确认应答的时间将会以2倍、4倍的指数函数延长。
此外,数据也不会被无限、反复地重发。达到一定重发次数之后,如果仍没有任何确认应答返回,就会判断为网络或对端主机发生了异常,强制关闭连接。并且通知应用通信异常强行终止。
TCP/IP协议缺陷
了解了TCP/IP协议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几个问题:
在三次握手中,如果客户端发起第一次握手后就中断或者不响应服务器发回的ACK=1数据包,那服务器就会不断的重试发送数据包,直到超时。 没错,这就是SYN FLOOD攻击原理。
在四次挥手中,主动关闭连接的客户端处在TIME_WAIT状态后,会一直持续2MSL时间长度,MSL就是maximum segment lifetime(最大分节生命期),这是一个IP数据包能在互联网上生存的最长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将在网络中消失(TIME_WAIT状态一般维持在1-4分钟)。通过2MSL时间长度来确保旧的连接状态不会对新连接产生影响。处于TIME_WAIT状态的连接占用的资源不会被内核释放,所以作为服务器,在可能的情 况下,尽量不要主动断开连接,以减少TIME_WAIT状态造成的资源浪费。如果我们的服务器是负载均衡服务器,上游服务器长时间没有影响,负载均衡服务器将主动关闭链接,高并发场景下将导致TIME_WAIT状态的累积。
在四次挥手中,如果客户端在收到FIN 报文后,应用没有返回 ACK,服务端同样会不断尝试发送FIN报文,这样服务端就会出现CLOSE_WAIT状态的累积。
SYN Flood攻击
Syn Flood攻击是当前网络上最为常见的DDoS攻击,也是最为经典的拒绝服务攻击,它利用了TCP协议实现上的一个缺陷,通过向网络服务所在端口发送大量的伪造源地址的攻击报文,就可能造成目标服务器中的半开连接队列被占满,从而阻止其他合法用户进行访问。
Syn Flood攻击原理
攻击者首先伪造地址对服务器发起SYN请求(我可以建立连接吗?),服务器就会回应一个ACK+SYN(可以+请确认)。而真实的IP会认为,我没有发送请求,不作回应。服务器没有收到回应,会重试3-5次并且等待一个SYN Time(一般30秒-2分钟)后,丢弃这个连接。
如果攻击者大量发送这种伪造源地址的SYN请求,服务器端将会消耗非常多的资源来处理这种半连接,保存遍历会消耗非常多的CPU时间和内存,何况还要不断对这个列表中的IP进行SYN+ACK的重试。TCP是可靠协议,这时就会重传报文,默认重试次数为5次,重试的间隔时间从1s开始每次都番倍,分别为1s + 2s + 4s + 8s +16s = 31s,第5次发出后还要等32s才知道第5次也超时了,所以一共是31 + 32 = 63s。
一段假的syn报文,会占用TCP准备队列63s之久,而半连接队列默认为1024,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每秒发送20个伪造syn包,就足够撑爆半连接队列,从而使真正的连接无法建立,无法响应正常请求。 最后的结果是服务器无暇理睬正常的连接请求—拒绝服务。
内核TCP参数优化
编辑文件/etc/sysctl.conf,加入以下内容:
net.ipv4.tcp_fin_timeout = 2 net.ipv4.tcp_tw_reuse = 1 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600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4000 65000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16384 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 36000 net.ipv4.route.gc_timeout = 100 net.ipv4.tcp_syn_retries = 1 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 = 1 net.core.somaxconn = 16384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 16384 net.ipv4.tcp_max_orphans = 16384
然后执行 sysctl -p 让参数生效。
作用说明:
net.ipv4.tcp_fin_timeout 表示套接字由本端要求关闭,这个参数决定了它保持在FIN-WAIT-2状态的时间,默认值是60秒。 该参数对应系统路径为:/proc/sys/net/ipv4/tcp_fin_timeout 60
net.ipv4.tcp_tw_reuse 表示开启重用。允许将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于新的TCP连接,默认值为0,表示关闭。 该参数对应系统路径为:/proc/sys/net/ipv4/tcp_tw_reuse 0
net.ipv4.tcp_tw_recycle 表示开启TCP连接中TIME-WAIT sockets的快速回收。 该参数对应系统路径为:/proc/sys/net/ipv4/tcp_tw_recycle,默认为0,表示关闭。 提示:reuse和recycle这两个参数是为防止生产环境下Web、Squid等业务服务器time_wait网络状态数量过多设置的。
net.ipv4.tcp_syncookies 表示开启SYN Cookies功能。当出现SYN等待队列溢出时,启用Cookies来处理,可防范少量SYN攻击,这个参数也可以不添加。 该参数对应系统路径为:/proc/sys/net/ipv4/tcp_syncookies,默认值为1
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表示当keepalive启用时,TCP发送keepalive消息的频度。默认是2小时,建议改为10分钟。 该参数对应系统路径为:/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默认为7200秒。
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该选项用来设定允许系统打开的端口范围,即用于向外连接的端口范围。 该参数对应系统路径为:/proc/sys/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32768 61000
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表示SYN队列的长度,默认为1024,建议加大队列的长度为8192或更多,这样可以容纳更多等待连接的网络连接数。 该参数为服务器端用于记录那些尚未收到客户端确认信息的连接请求最大值。 该参数对象系统路径为:/proc/sys/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表示系统同时保持TIME_WAIT套接字的最大数量,如果超过这个数值,TIME_WAIT套接字将立刻被清除并打印警告信息。 默认为180000,对于Apache、Nginx等服务器来说可以将其调低一点,如改为5000~30000,不通业务的服务器也可以给大一点,比如LVS、Squid。 此项参数可以控制TIME_WAIT套接字的最大数量,避免Squid服务器被大量的TIME_WAIT套接字拖死。 该参数对应系统路径为:/proc/sys/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 参数的值决定了内核放弃连接之前发送SYN+ACK包的数量。 该参数对应系统路径为:/proc/sys/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默认值为5
net.ipv4.tcp_syn_retries 表示在内核放弃建立连接之前发送SYN包的数量。 该参数对应系统路径为:/proc/sys/net/ipv4/tcp_syn_retries 5
net.ipv4.tcp_max_orphans 用于设定系统中最多有多少个TCP套接字不被关联到任何一个用户文件句柄上。 如果超过这个数值,孤立连接将被立即被复位并打印出警告信息。 这个限制只有为了防止简单的DoS攻击。不能过分依靠这个限制甚至认为减少这个值,更多的情况是增加这个值。 该参数对应系统路径为:/proc/sys/net/ipv4/tcp_max_orphans 65536
net.core.somaxconn 该选项默认值是128,这个参数用于调节系统同时发起的TCP连接数,在高并发的请求中,默认的值可能会导致链接超时或重传,因此,需要结合并发请求数来调节此值。 该参数对应系统路径为:/proc/sys/net/core/somaxconn 128
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表示当每个网络接口接收数据包的速率比内核处理这些包的速率快时,允许发送到队列的数据包最大数。 该参数对应系统路径为:/proc/sys/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默认值为1000
关于如何从TCP/IP协议讨论Linux内核参数优化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学到更多知识。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