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登录后才能下订单哦!
这篇文章主要讲解了“互联网分层架构的本质是什么”,文中的讲解内容简单清晰,易于学习与理解,下面请大家跟着小编的思路慢慢深入,一起来研究和学习“互联网分层架构的本质是什么”吧!
图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分层架构:
客户端层:典型调用方是browser或者APP;
站点应用层:实现核心业务逻辑,从下游获取数据,对上游返回html或者json;
数据-缓存层:加速访问存储;
数据-数据库层:固化数据存储;
如果实施了服务化,这个分层架构图可能是这样:
中间多了一个服务层。
同一个层次的内部,例如端上的APP,以及web-server,也都有进行MVC分层:
view层:展现;
control层:逻辑;
model层:数据;
可以看到,每个工程师骨子里,都潜移默化的实施着分层架构。
那么,互联网分层架构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会发现,不管是跨进程的分层架构,还是进程内的MVC分层,都是一个“数据移动”,然后“被处理”和“被呈现”的过程,归根结底一句话:互联网分层架构,是一个数据移动,处理,呈现的过程,其中数据移动是整个过程的核心。
如上图所示,数据处理和呈现要CPU计算,CPU是固定不动的:
db/service/web-server都部署在固定的集群上;
端上,不管是browser还是APP,也有固定的CPU处理;
数据是移动的:
跨进程移动:数据从数据库和缓存里,转移到service层,到web-server层,到client层;
同进程移动:数据从model层,转移到control层,转移到view层;
数据要移动,所以有两个东西很重要:
数据传输的格式;
数据在各层次的形态;
先看数据传输的格式,即协议很重要:
service与db/cache之间,二进制协议/文本协议是数据传输的载体;
web-server与service之间,RPC的二进制协议是数据传输的载体;
client和web-server之间,http协议是数据传输的载体;
再看数据在各层次的形态,以用户数据为例:
db层,数据是以“行”为单位存在的row(uid, name, age);
cache层,数据是以kv的形式存在的kv(uid -> User);
service层,会把row或者kv转化为对程序友好的User对象;
web-server层,会把对程序友好的User对象转化为对http友好的json对象;
client层:最终端上拿到的是json对象;
结论:互联网分层架构的本质,是数据的移动。
为什么要说这个,这将会引出“分层架构演进”的核心原则与方法:
让上游更高效的获取与处理数据,复用;
让下游能屏蔽数据的获取细节,封装;
有了上面的铺垫,水友经常问的这些问题:
是否需要引入DAO层,什么时机引入;
是否需要服务化,什么时机服务化;
是否需要抽取通用中台业务,什么时机抽取;
是否需要前后端分离,什么时机分离;
就非常好回答了,下期和大家深究。
画外音:网友们的这些提问,其实很难回答。在不了解业务发展阶段,业务规模,数据量并发量的情况下,妄下YES或NO的结论,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
感谢各位的阅读,以上就是“互联网分层架构的本质是什么”的内容了,经过本文的学习后,相信大家对互联网分层架构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具体使用情况还需要大家实践验证。这里是亿速云,小编将为大家推送更多相关知识点的文章,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