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的运算符怎么用

发布时间:2022-01-20 10:55:59 作者:iii
来源:亿速云 阅读:139

这篇“R语言的运算符怎么用”文章的知识点大部分人都不太理解,所以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以下内容,内容详细,步骤清晰,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能有所收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R语言的运算符怎么用”文章吧。

运算符是一个符号,通知编译器执行特定的数学或逻辑操作。R语言具有丰富的内置运算符,共以下5种类型的运算符。

运算符的类型

R语言中拥有如下几种运算符类型:

算数运算符

下表显示了R语言支持的算术运算符。操作符对向量的每个元素起作用。

+

两个向量相加

v <- c( 2,5.5,6)
t <- c(8, 3, 4)
print(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10.0  8.5  10.0
-两个向量相减
v <- c( 2,5.5,6)
t <- c(8, 3, 4)
print(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6.0  2.5  2.0
*两个向量相乘
v <- c( 2,5.5,6)
t <- c(8, 3, 4)
print(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16.0 16.5 24.0
/将第一个向量与第二个向量相除
v <- c( 2,5.5,6)
t <- c(8, 3, 4)
print(v/t)
#当我们执行上面的代码,它产生以下结果 
0.250000 1.833333 1.500000
%%两个向量求余
v <- c( 2,5.5,6)
t <- c(8, 3, 4)
print(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1] 2.0 2.5 2.0
%/%两个向量相除求商
v <- c( 2,5.5,6)
t <- c(8, 3, 4)
print(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1] 0 1 1
^将第二向量作为第一向量的指数
v <- c( 2,5.5,6)
t <- c(8, 3, 4)
print(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1]  256.000  166.375 1296.000

关系运算符

下表显示了R语言支持的关系运算符。将第一向量的每个元素与第二向量的相应元素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布尔值。

运算符描述例>

检查第一向量的每个元素是否大于第二向量的相应元素。

v <- c(2,5.5,6,9)
t <- c(8,2.5,14,9)
print (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FALSE  TRUE FALSE FALSE

<检查第一个向量的每个元素是否小于第二个向量的相应元素。

v <- c(2,5.5,6,9)
t <- c(8,2.5,14,9)
print(v < t)
#它产生以下结果 
TRUE FALSE  TRUE FALSE

==检查第一个向量的每个元素是否等于第二个向量的相应元素。

v <- c(2,5.5,6,9)
t <- c(8,2.5,14,9)
print(v == t)
#它产生以下结果 
FALSE FALSE FALSE  TRUE

<=检查第一向量的每个元素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向量的相应元素。

v <- c(2,5.5,6,9)
t <- c(8,2.5,14,9)
print(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TRUE FALSE  TRUE  TRUE

> =检查第一向量的每个元素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向量的相应元素。

v <- c(2,5.5,6,9)
t <- c(8,2.5,14,9)
print (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FALSE  TRUE FALSE  TRUE

!=检查第一个向量的每个元素是否不等于第二个向量的相应元素。

v <- c(2,5.5,6,9)
t <- c(8,2.5,14,9)
print(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TRUE  TRUE  TRUE FALSE

逻辑运算符

下表显示了R语言支持的逻辑运算符。它只适用于逻辑,数字或复杂类型的向量。所有大于1的数字被认为是逻辑值TRUE。
将第一向量的每个元素与第二向量的相应元素进行比较。比较的结果是布尔值。

运算符描述例&

它被称为元素逻辑AND运算符。它将第一向量的每个元素与第二向量的相应元素组合,并且如果两个元素都为TRUE,则给出输出TRUE。

v <- c(3,1,TRUE,2+3i)
t <- c(4,1,FALSE,2+3i)
print(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TRUE  TRUE FALSE  TRUE

|它被称为元素逻辑或运算符。它将第一向量的每个元素与第二向量的相应元素组合,并且如果元素为真,则给出输出TRUE。

v <- c(3,0,TRUE,2+2i)
t <- c(4,0,FALSE,2+3i)
print(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TRUE FALSE  TRUE  TRUE

!它被称为逻辑非运算符。取得向量的每个元素,并给出相反的逻辑值。

v <- c(3,0,TRUE,2+2i)
print(!v)
#它产生以下结果 
FALSE  TRUE FALSE FALSE

逻辑运算符&&和|| 只考虑向量的第一个元素,给出单个元素的向量作为输出。

运算符描述例&&

称为逻辑AND运算符。取两个向量的第一个元素,并且只有两个都为TRUE时才给出TRUE。

v <- c(3,0,TRUE,2+2i)
t <- c(1,3,TRUE,2+3i)
print(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TRUE

||称为逻辑OR运算符。取两个向量的第一个元素,如果其中一个为TRUE,则给出TRUE。

v <- c(0,0,TRUE,2+2i)
t <- c(0,3,TRUE,2+3i)
print(v||t)
#它产生以下结果 
FALSE

赋值运算符

这些运算符用于向向量赋值。

运算符描述例

<−

or

=

or

<<−

称为左分配

v1 <- c(3,1,TRUE,2+3i)
v2 <<- c(3,1,TRUE,2+3i)
v3 = c(3,1,TRUE,2+3i)
print(v1)
print(v2)
print(v3)
#它产生以下结果 
3+0i 1+0i 1+0i 2+3i
3+0i 1+0i 1+0i 2+3i
3+0i 1+0i 1+0i 2+3i

->

or

->>

称为右分配

c(3,1,TRUE,2+3i) -> v1
c(3,1,TRUE,2+3i) ->> v2 
print(v1)
print(v2)
#它产生以下结果 
3+0i 1+0i 1+0i 2+3i
3+0i 1+0i 1+0i 2+3i

其他运算符

这些运算符用于特定目的,而不是一般的数学或逻辑计算。

运算符描述例

:

冒号运算符。它为向量按顺序创建一系列数字。

v <- 2:8
print(v)
#它产生以下结果 
2 3 4 5 6 7 8

%in%

此运算符用于标识元素是否属于向量。

v1 <- 8
v2 <- 12
t <- 1:10
print(v1 %in% t) 
print(v2 %in% t)
#它产生以下结果 
TRUE
FALSE

%*%

此运算符用于将矩阵与其转置相乘。

M = matrix( c(2,6,5,1,10,4),
    nrow = 2,ncol = 3,byrow = TRUE)
t = M %*% t(M)
print(t)
#它产生以下结果 
      [,1] [,2]
[1,]   65   82
[2,]   82  117

以上就是关于“R语言的运算符怎么用”这篇文章的内容,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小编分享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若想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内容,请关注亿速云行业资讯频道。

推荐阅读:
  1. Erlang的运算符怎么用
  2. R语言的glm()函数怎么用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r语言

上一篇:R语言如何创建因子

下一篇:Html5+JS如何实现手机摇一摇功能

相关阅读

您好,登录后才能下订单哦!

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点击 登录注册 即表示同意《亿速云用户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