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电脑硬件维修操作规范

发布时间:2020-07-18 23:13:08 作者:jikecom
来源:网络 阅读:412

一、 目的

本规范以《维修指导手册》为基础,是《故障诊断思路大全》的延伸,与《部件拆装操作规范》一同约束维修工程师的维修过程。本规范规定了在软、硬件维修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要求全体台式电脑维修工程师遵照执行。


二、 适用范围

1.本规范仅适用于台式电脑产品的软、硬件更换与检查的操作过程

2.《故障诊断思路大全》基本确定故障的范围,本规范在这个范围内,在进行相应的部件更换或检查,以及进一步判断故障时使用


三、 维修操作注意事项

1.维修过程要求

 1)在确认故障机无外观异常,无安全隐患(如着火、短路)等使故障扩大的情况下,必须先根据用户    所述故障现象,复现故障;

 2)维修完成后必须严格按照《联想产品验机单 VER 3.0》进行验机;

 3)在进行硬件更换前必须断电(包括外部设备的电源);更换过程中须按《部件拆装操作规范》的要    求戴好防静电手环,通电操作前注意去除防静电手环。

2.问题处理的原则

 1) 在怀疑某一部件有故障时,必须确定:

   a) 为其提供能量的部件是否正常,或承载该部件的部件是否正常。例如:在怀疑主板有故障时,      要注  意检查电源及插在主板上的板卡等是否是正常的;

   b) 该部件的负载部件是否正常。

 2) 在进行部件操作前,或有可能造成用户资料损坏的情况下,要与用户沟通,在征得用户认可的情况     下,才可操作;

 3) 当同一部件发生第二次同类故障时,必须检查该部件的能量提供者(承载者)、负载是否有故障    (如:刚更换的CPU又出故障,就应考虑是否主板或CPU风扇是否异常);

 4) 在第一次未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要寻求站端技术主管(或其他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的支持,两次未    解决,必须提交在线技术支持;

 5) 对于不明白,或不熟悉,或不确定的事情,必须参考随机(设备、联想产品等)的使用手册,或用    户手册,以及在线支持案例库,技术通报等相关资料;

3.养成良好的维修习惯

 1) 要注意观察整机的外观。观察的内容有:

 a) 是否有变形、是否有异味、是否有焦黑等异常颜色;

 b) 通过电源的风扇口,查看电源内部是否有烧痕、漏液等现象;

 c) 各外接设备之间的连接是否正确。

 2) 注意排除外界环境的相关因素(包括:电源环境、温湿度、散热条件、灰尘、电磁干扰、震动,甚    至用户的操作习惯等)。特别是对于显示异常、重启、自动关机、某些死机故障等,更要注意环境    因素的影响;

 3) 对于随机性故障处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a) 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慎换硬件。以免引起用户的不满;

 b) 以软件调整为主。调整的内容有:

     i. 恢复Bios为出厂状态(注意BIOS开关位置)

     ii.查杀病毒

     iii.调整系统运行环境或相关设置

     iv.必要时做磁盘整理,包括磁盘碎片整理、无用文件的清理及介质检查(注意,应在检查磁盘        分区正常及分区中空余空间足够的情况下进行)。

 c) 与无故障的机器比较、对比。如:部件调换、设置对比、BIOS及驱动程序版本对比等。

4. 在实际维修工作中,遇到本规范和《故障诊断思路大全》中未包括的技术事项时,应通过在线技术支   持提交,或向区域技术主管反映。


四、 名词解释

1.更换前:对故障件所进行的操作

2.更换中:对故障件拆卸后所进行的操作

3.更换后:对新部件所进行的操作

4.部件:在本规范中不涉及具体部件时,泛指真实的硬件和随机软件

5.软/硬件最小系统

  i. 硬件最小系统。最小的硬件系统是由主板、CPU、CPU风扇和电源构成的系统。为了有效隔离故       障,在上述最小系统的基础上添加上需要的显示卡、内存、驱动器和相应板卡后的系统,也可称     为硬件最小系统

  ii. 软件最小系统。由基本的操作系统、判有有问题的应用软件所构成的软件环境,为软件最小系统


五、 基本操作方法

 a)静电释放法(此法也可消除主机内各部件中的残余电荷)

  方法一:拔去市电电线,按动主机电源开关3~4次,可消除主机上所携带的静电。方法二:用一根导   线,一端与主机机箱的金属部分相连,另一端拖放到地面上。

 b)主机电源电压测量

   i.将与主机电源连接的所有负载拔除,然后将电源的大4Pin插头插入电源测试用负载电路上;

   ii. 将主机电源接上市电,并用曲别针等物品将电源20Pin上的绿线与黑线短接,以使电源通电工       作;

   iii.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分别测量主机电源20Pin上各引脚的输出电压

 c)市电检查:

 a) 市电电压测量:使用万用表的交流电压挡(量程选择应是250V或以上),分别测量墙上插座的市电    输出电压和电源插排的市电输出电压。测量结果应在198~242V范围内。注意:对市电电压的测量,    不仅是测量市电电压值,还应关注市电的波动情况,也就是说,要测量不同的时段(如用电正常时    和高峰时)的电压值;

 b) 电源线检查:

   i.不接市电,查看电源线外观是否有明显裂痕、折痕、老化等现象,如有应先更换电源线。

   ii.将电源线插实在市电插座上,测量电源线另一端的电压输出值是否在198~242V之间。若伴有电      源线发热现象和焦糊气味,应先更换电源线;

   iii.在确保万用表表笔与被测量电源线接触良好的情况下,可轻微摇动电源线两端接头,查看万用       表读数是否有大幅波动。若有,应更换电源线。

 c) 电源插排检查:一是输出电压,另一是插排上连接的电器数量(一般不要多于插孔数的2/3)。需    要时,去除同一插排上的其它电器设备,以隔离故障;

六、 各部件更换调试操作步骤

 1)更换/检查主板

 1) 更换前的检查。

 a) 在怀疑可能的兼容故障时,建议先更新主板BIOS,并测试故障是否消失;

 b) 打开机箱,如果灰尘过多,请清理灰尘并测试;

 c) 在不拆卸任何板卡、设备及连接线的情况下检查连接状况:

    i.各板卡、连接线是否未安装到位的现象;跳线、开关有无漏接或错接现象;

    ii.插槽、接口及附近电路、插卡上的芯片和器件等是否有烧痕,插槽、接口插针等是否变形、短       接的现象;

    iii.主板上主要电容是否鼓起、漏液,或有液体流淌锈蚀、霉变等痕迹;

 d)按照主机电源电压测量法,检测主机电源各输出电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正确的电压值和范围如下   表,测量出的电压值不应在表中所示范围之外波动;

电源电压输出标准表:

各组电压

电压允许范围(V)

电压误差范围

+5VSB

+4.75  ~ +5.25

±5%

+3.3V

+3.135  ~ +3.465

±5%

+5V

+4.75  ~ +5.25

±5%

-5V

-4.5  ~ -5.5

±10%

+12V

+11.40  ~ +12.60

±5%

-12V

-10.8  ~ -13.2

±10%

 e) 清主板CMOS,或拔下主板电池,并用静电释放法消除静电后,测试故障现象是否复现;

 f) 拔去连接在主板上的各扩展卡、外接设备,甚至拔除诸如复位键等连线,在最小系统下开机检测故    障现象是否再现。

2) 更换中的检查

 a) 将主板移到机箱外,使用最小系统法开机检测一次故障现象是否再现;

 b) 对要更换的新主板,注意观察其外观(注意跳线),确认无异常后在机箱外使用最小系统法开机检    测应有显示或有正常的报警音。若不正常,确认是否为DOA。

3) 更换后的检查

 a) 主板安装应正确、平整,各固定螺钉或卡扣应安装到位;

 b) 主板上的跳线和连接线应符合机器配置要求;无错接漏接现象;

 c) 在不接其它设备的情况下(只接CPU、电源),开机检查主板工作是否正常(通过报警声来判      定);

 d) 安装到主板上的板卡应完全插入扩展槽内,应无翘起、变形现象;连接主板与机内各设备的电缆应    完   全正确、匹配(如前置USB连线的线序等);

 e) 检查无误后,才可开机检查。这时主机的工作应正常;

 f) 确保当前新主板的BIOS版本或类型适合用户应用需要(如:用户原主板BIOS具有硬盘保护功能、适    合安装LEOS某一特定版本、可应用于税控系统等);

 g) 使用维修工具光盘中的AMI测试软件及相应的配套工具(如串并口短路环等)测试各外设接口应正    常工作。

4) 预计测试时间:35分钟(不同说板间会有10分钟的差异)

  2)更换/检查电源

1) 更换前的检查

a) 查看市电与电源的接头是否完整或插头有无变形,排除电源线损坏或虚接的情况(按市电检查中的相应内容操作);

b) 打开机箱,查看主板电源接口与电源接口插针应无变形现象,是否存在虚接、烧痕等;

c) 打开机箱,查看机器内部是否有漏液、烧坏的电子原件(如电阻、电容等)碎片,如果有,则请详细检查此现象的根源来自何处;

d)通过电源散热口观察电源内部元器件是否有烧坏、变形、漏液等现象,针对现象应考虑用户市电电压是否稳定,检查用户处其他电器的使用情况以确定用户处市电的稳定性;确定机器内其他负载是否有烧坏的现象;

e) 查看电源内部灰尘是否过多,是否导致电源散热不良引起电源烧坏的现象;

f) 使用静电释放法消除静电后,测试故障是否消失;

g) 检查主板清CMOS跳线是否正确,以防由于跳线的原因导致不加电。

2) 更换中的检查

a) 按照主机电源电压测量法,检测主机电源各输出电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正确的电压值和范围参见电源电压输出标准表,且测量出的电压值不应在较大范围内波动;

3) 更换后的检查

a) 主机电源与主板及各设备的连接应正确无误。接通电源后,用万用表检查电源的输出应在“电源电压输出标准表”所示范围内,且无明显的波动;

b) 更换电源后通电,机器应能正常启动,主机内部不应有异味发出,机器各部件应工作正常;

c) 进入主板BIOS中查看电源的各输出值应在正常范围内,无异常。

4)预计测试时间:8分钟

3. 更换/检查硬盘

1) 更换前的检查。

a) 如果硬盘上有用户需要备份的数据,在可访问的情况下,必须先进行备份;如果不能再访问,请用户联系数据修复公司;

b) 打开机箱,在不拆下硬盘的情况下检查固定硬盘的螺丝是否都已固定;

c) 打开机箱,在不拆下硬盘的情况下检查硬盘的数据线是否正确连接(对于ATA66以上电缆,蓝色插头接在主板上,另一端接主硬盘或主光驱,中间的白插头接从硬盘或从光驱);

d) 硬盘数据线是否有折损划痕;数据线和电源线是否完全插入硬盘;

e) 按照主机电源电压测量的方法,检查主机电源的5V与12V输出是否在标准范围内(参见“电源电压输出标准表”),是否有过大的波动。

2) 更换中检查

a) 检查硬盘电路板、芯片及器件是否有烧痕;

b) 检查硬盘上各插针(电源接口和数据线接口)是否正常,不能有缺针或插针弯曲现象;

c) 检查硬盘跳线是否在正确的位置上,具体可参见硬盘盘体标签上的说明;

d) 检查硬盘表面附属物是否有变形(如塑胶护套或标签是否鼓起等),如果有,请检查硬盘是否散热良好(如硬盘模组的风扇是否停转、硬盘上灰尘过多、主机散热环境不良等);

e) 检查硬盘表面灰尘是否过多,引起电路短路而烧坏硬盘。

3) 更换后检查。

a) 根据实际(用户实际IDE设备)情况检查硬盘跳线是否正确;

b) 检查硬盘各螺丝是否安装到正确位置,是否齐全(在拧螺丝时不要太紧,可在拧紧后,往回松半扣);

c) 检查硬盘的数据线和电源线应该正确连接,数据线应该完全插入硬盘和主板相应端口,电源线不能松动且要完全插入硬盘电源端口中;

d) 在BIOS中能够正确识别。如果显示的容量与实际不符,在查明不是故障,或确有隐含分区的情况下,向用户明确说明;

e) 为用户恢复到出厂状态,同时检查更换硬盘是否有坏扇区(必须使用操作系统自带的分区和格式化命令操作);

f) 如备份了用户的数据,告知用户备份数据所在位置。

4)预计测试时间:10分钟(如涉及备份或者安装则时间会加长且不可控)

4. 更换/检查内存

1) 更换前的检查

a) 检查内存表面灰尘是否过多,如果是,清除灰尘(注意,要包括内存插槽)后测试;

b) 检查主板上的内存卡扣是否到位,重新插拔测试;

c) 检查主板内存附近电容是否有变形现象,如果有,请按“更换/检查主板”的规范更换主板,并测试;

2) 更换中的检查

a) 检查内存金手指是否氧化现象,如果有,请用橡皮清洁金手指后再做测试;

b) 检查内存金手指及内存插槽是否有烧痕,如果有,请按相应的规范检查主板及电源,并按保修政策进行处理。

3) 更换后的检查

a) 要求将内存从主板内存插槽的第1槽的位置开始安装。并注意双通道内存与RamBus内存的安装方法和安装顺序;

b) 更换内存后,机器能正常启动,无报错,并使用维修工具光盘中的内存测试软件进行测试;

c) 进入BIOS设置,检查BIOS的中关于内存频率、容量等的设置应与实际一致。

4)预计测试时间:15分钟

5. 更换/检查CPU及CPU风扇

1) 更换前的检查

a) 打开机箱,在不作任何处理前先检查主板上是否有灰尘,如果有请先除尘,然后重新测试机器;

b) 打开主机电源,检查CPU风扇是否有不转、停顿,或转速过低的现象,CPU风扇卡座是否断裂。如果是,应更换CPU风扇;

c) 检查CPU插座附近的电容及电感是否有变形或烧坏的现象,如果有请检查电源及更换主板;

2) 更换中检查

a) 检查CPU插针是否有弯曲、断针(折断或熔断,如果为折断请检查主板的CPU插座内是否有断针,如果为熔断则请检查主板的CPU插座是否有烧毁现象)情况;

b) 检查CPU插座内是否有硅胶导致CPU与主板不能充分接触导致机器故障;

c) 检查CPU表面是否有烧痕(变色)、变形、破损,如果有,则仔细检查CPU风扇是否有不转、停顿、及转速过低的现象,同时检查主板的CPU插座是否有烧毁、变色现象,并按保修政策处理;

d) 如果出现上述现象,务必查验主板、CPU风扇,甚至电源是否有故障。

3) 更换后检查

a) CPU应完全插入CPU座内,CPU放置平整;

b) 检查CPU风扇应放入正确位置(使CPU与散热器完全接触),风扇的固定卡子应将CPU风扇完全固定住,CPU风扇电源线应连接到主板正确位置。

c) 进入BIOS,查看CPU风扇转速,并在自检过程中,查看CPU主频应该与实际一致。

4)预计测试时间:5分钟

6.更换/检查光驱

1) 更换前的检查

a) 检查光驱内是否有异物:加电后光驱托盘应能正常进出,托盘上应无异物,光驱面板无破损现象;

b) 打开机箱,在不拆下光驱的情况下检查光驱的数据线是否正确连接(对于ATA66以上线,蓝色插头接在主板上,另一端接主硬盘或主光驱,中间的白插头接从硬盘或从光驱);

c) 光驱数据线是否有折损划痕(特别是接口部分的线卡是否因为插拔已坏);数据线和电源线是否完全插入光驱;

d) 按照主机电源电压测量的方法,检查主机电源的5V与12V输出是否在标准范围内(参见“电源电压输出标准表”),是否有过大的波动;

e) 检查机箱光驱挡板是否对光驱弹出有影响,检查机箱面板弹簧是否因过紧而影响光驱弹出。

2) 更换中的检查

a) 检查光驱电源接口是否有破损;

b) 检查光驱跳线是否在正确的位置上;

c) 检查IDE(主板及光驱)接口是否有断针、弯针等现象。

3) 更换后的检查

a) 检查光驱跳线应在正确的主从位置上;

b) 光驱在BIOS中能够正常识别;

c) 光驱托架应能顺畅地弹出与进入,用可引导光盘应能正常从光驱启动;

d) 如果是DVD,则测试光驱是能够读取DVD光盘;

e) 如果是刻录机,有条件的话测试是否能够写入数据。

4)预计测试时间:8分钟(包括测量电源电压)

7. 更换/检查软驱

1) 更换前的检查。

a)打开机箱,在不拆下软驱的情况下检查软驱的数据线和电源线是否正确连接,数据线是否完全插入软驱和主板相应端口,电源线是否松动或完全插入软驱电源口;

b) 检查软驱数据线是否有破损、划痕。

2) 更换中检查。

a) 检查软驱电源口是否有破损或电源接口变形;

b) 检查软驱上各插针(电源接口和数据线接口)是否正常,不能有缺针或插针弯曲现象;

c) 拆下软驱,检查软驱的故障是否消失,如果是,需重新安装软驱进行测试,并注意安装位置和螺钉的固定力度。必要时,要考虑机箱前面板对软驱的影响

d) 检查软驱磁头是否脱落。若是,按保修政策处理。

3) 更换后检查。

a) 软驱应安装到正确位置,螺钉固定齐全(在拧螺丝时注意不要使过大劲,且每个螺丝用力尽量相同);

b) 软驱的数据线和电源线应连接正确,数据线应完全插入软驱和主板相应端口,电源线应完全插入软驱电源口。

c) 插入、弹出软盘应顺畅,用可引导的软盘,可正常启动;对一张空白软盘可进行格式化或向其中拷贝文件。必要时可将在此机器上操作过的软盘到其它机器上检查,应能正常读取其中的数据。

4)预计测试时间:10分钟

8.更换/检查显示卡

1) 更换前的检查

a) 使用静电释放法消除静电后,测试故障是否消失;

b) 检查显示卡是否已完全插入扩展槽内,应无翘起、变形现象;

c) 检查PCI/AGP插槽是否有损伤(烧坏),如果有,按保修政策处理,或按“更换/检查主板”的规范操作;

d) 检查显示卡接口外观是否正常,有无变形或松动,显卡接口中是否有异物,如留有断针等;显示器电缆插头中的针脚是否有变形、短路等。

2) 更换中的检查

a) 检查显示卡表面芯片或器件是否有损伤或烧痕;金手指是否有烧痕、氧化。

3) 更换后的检查

a) 显示卡应完全插入扩展槽内,无翘起、变形现象;

b) 启动机器,应能正常显示,无花屏、死机现象,建议用测试软件(如3D Mark)测试。

c) 启动到操作系统,安装正确的显示驱动程序后,能正常修改显示属性。

4)预计测试时间:15分钟(包括3D MARK测试10分钟)

9.更换/检查网卡/Modem

1) 更换前的检查。

a) 打开机箱前,检查网卡/Modem的RJ-45/RJ-11 接口内接触针是否有变形或短路;

b) 检查相应连线是否正确连接;

c) 使用静电释放法消除静电后,测试故障是否消失;

d) 打开机箱,在不作任何操作前检查网卡/Modem是否正确并完全插入相应的插槽中应无翘起、变形现象;

e) 检查相应的PCI插槽是否有损伤(烧坏),如果有,按保修政策处理,或按“更换/检查主板”的规范操作。

2)更换中检查。

a) 检查网卡/Modem表面芯片或器件是否有损伤或烧痕;金手指是否有烧痕、氧化;

3) 更换后检查。

a) 网卡/Modem应完全插入到相应的插槽中;

b) 相应连线应正确连接;

c) 启动到操作系统中,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后,其功能能正常使用。

4)预计测试时间:MODEM卡为15分钟(包括上网测试10分钟);网卡为5分钟

10.更换/检查键盘

1)更换前的检查

a) 使用静电释放法消除静电后,测试故障是否消失;

b) 如果只是键盘的特殊功能无法使用,检查键盘驱动是否正确安装;

c) 检查键盘有无进水痕迹,外观有无变形,连线是否完好;

d) 检查键盘接口(键盘、主板)是否有变形、断针;

e) 对于无线键盘,按使用手册重新进行初始化,并检查电池的电压是否过低及电池是否接反;

2) 更换后检查

a) 按随机驱动说明的安装相应键盘驱动后,其功能应正常使用;

b) 对于无线键盘,按使用手册重新进行初始化。

3)预计测试时间:2分钟

11.更换/检查鼠标

1) 更换前检查

a) 检查鼠标驱动是否正确,排除兼容性原因,对于USB鼠标,要注意检查主板USB驱动是否按要求的顺序正确加载;

b) 检查鼠标接口是否有断针现象,线缆是否有破损;

c) 检查主板鼠标接口外观是否正常;

d) 检查桌面(光电鼠标不正常可能由桌面反光引起,普通鼠标不灵活可能由于桌面灰尘或不平引起);

e) 对于可拆卸的滚轮鼠标,需清理一次鼠标球仓中的污物,并测试一次故障是否消失;对于鼠标按键,如果是判为被卡住,在征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可拆开鼠标外壳,予以复位,并测试按键的工作情况是否恢复到原先的状态;

f) 对于无线鼠标检查接收器工作是否正常,重新进行一次初始化,并检查电池的电压是否过低及电池是否接反。

2) 更换后检查

a) 检查鼠标驱动是否正常;

b) 如果是无线鼠标检查鼠标与接收器是否建立了关联。

3)预计测试时间:3分钟(如拆开外壳检修时间会有所增加)

12.更换/检查电视卡

1) 更换前的检查

a) 使用静电释放法消除静电后,测试故障是否消失;

b)清CMOS,或恢复BIOS默认值,再测试故障是否消失;

c) 检查电视卡的驱动程序版本是否合适,应使用随机的播放软件;

d) 检查板卡是否已完全插入扩展槽内,应无翘起、变形现象;

e) 检查相应PCI插槽是否有损伤(烧坏),如果有,按保修政策处理,或按“更换/检查主板”的规范操作;

f) 检查电视卡金手指是否有损伤、氧化或烧痕;

g) 检查电视卡接口外观是否正常,有无变形,接口中是否有异物,如断针……等,电视卡AV/TV/S端子是否存在虚接问题;

h) 调换PCI插槽测试。

2) 更换后的检查

a)在系统(Windows 、Leos)下测试是电视卡功能正常使用。

3)预计测试时间:8分钟

13.操作系统安装注意事项

1) 安装前注意事项

f) 确认安装介质良好、可靠;

g) 操作系统安装首先要考虑是否有相关机型通报,如果有请按通报执行;

h) 确保硬盘无病毒,建议用杀毒软件在DOS环境下查毒;

i) 协助/要求用户备份硬盘中数据或系统(如财务数据系统)。

2) 执行安装注意事项

a) 执行Fdisk /mbr,把主引导记录恢复到原始状态;

b) 安装操作系统,首选覆盖安装,其次是一键恢复,最后是完全重新安装

c)对于完全重新安装:

     i. 如果要对硬盘重新分区,建议用Clear把硬盘分区全部清除再执行Fdisk;

     ii. 在用Fdisk分区完毕后,一定要把引导盘彻底格式化,建议使用Format x: /u。(X为引导分区的盘符)

     iii.使用操作系统光盘进行操作系统的安装。如果需要在DOS方式下安装WindowsNT、2000、XP时,一定要先运行Smartdrv。(此程序在Windows 98的安装盘内)

3)安装结束注意事项

a) 将给用户备份的数据告知用户所在位置并得到用户确认;

b) 确保用户所有设备驱动都已完全正确安装(包括外部设备);

4)预计测试时间:30-60分钟(不包括驱动程序的安装)

14. 驱动安装:

1)安装前的注意事项

a) 为用户安装驱动程序,必须首先使用随机附带的驱动程序光盘来安装。在用户不能提供或用随机驱动光盘安装驱动后不能满足用户的应用条件时,才可使用更新的驱动程序或自备的驱动光盘(但必须保证自备光盘是安全的);

b) 驱动安装首先要考虑是否有相关机型的相关部件的通报,如果有请按通报执行;

c)驱动程序的安装步骤需要按照随机驱动安装说明进行操作,外设驱动程序安装请参见随机说明书。

2) 安装时的注意事项

a)在没有说明页的情况下,要求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安装:主板(——IDE控制器)——Direct X——显卡——声卡——MODEM卡——网卡——电视卡——其他板卡;

b) 更新驱动时,如直接升级有问题,须先卸载再更新;

c) 更换设备,应先卸载驱动再更换。

附:安装卸载驱动程序的方法:

a) 卸载驱动程序的方法:直接从设备管理器中卸载;或从安全模式下卸载;或从添加删除程序中卸载。

b) 安装驱动程序的方法:自动扫描;SETUP安装;采用添加新硬件的方法手动安装。

3) 安装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a) 驱动安装完成后,对应设备应能正常使用。

4)预计测试时间:15分钟(包括安装后多次重启测试)


推荐阅读:
  1. 移动化维修工单管理
  2. python对于电脑硬件有什么要求

免责声明:本站发布的内容(图片、视频和文字)以原创、转载和分享为主,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站长邮箱:is@yisu.com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电脑维修 规范 维修操作

上一篇:out和ref-我的理解

下一篇:LVS DR模式启动脚本

相关阅读

您好,登录后才能下订单哦!

密码登录
登录注册
其他方式登录
点击 登录注册 即表示同意《亿速云用户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