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器运维审计中,常见的违规行为包括以下几种:
- 未对重要业务岗位或系统的运维管理岗位实施职责分离:这可能导致权限集中,增加操作风险。
- 未制定详尽的日常信息系统运行操作规范说明:操作任务和步骤不明确、不清晰,容易导致操作失误。
- 未定期生成信息系统运行报告并对其进行分析:特别是重要信息系统,或管理层未审阅有关报告,可能导致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 运维过程中出现问题,无有效应急处理预案:导致系统运行效率低,甚至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 未建立健全规范的日志管理制度与策略体系:或采取必要的技术工具,对组织所负责的信息系统日志进行留存并符合监管要求。
- 未对存储的日志信息及其存储介质采取妥善的物理和逻辑安全防护措施:可能导致日志信息被非法访问或篡改。
- 未定期对日志信息进行分析:可能导致未对存在的管理与技术漏洞采取纠正和防范措施。
- 强制断电:可能导致文件系统损坏,内存中的关键数据永久丢失。
- 生产环境的危险试验:如在线上环境执行危险命令,可能导致系统文件被误删,服务全面崩溃。
- 防火墙规则的任意妄为:如直接关闭防火墙,可能导致服务器沦为勒索病毒的目标。
- root权限执行未知脚本:盲目执行第三方代码,可能导致恶意脚本植入。
- 数据库操作的冒险主义:如在未做备份的情况下修改表结构,可能导致数据丢失。
- SSH安全配置的疏忽大意:如使用弱密码,可能导致服务器沦为挖矿肉鸡。
- 日志管理的疏忽大意:如日志爆炸导致系统瘫痪。
- 服务端口的随意暴露:可能导致数据被恶意清空。
- 变更过程缺乏监控:如深夜升级无人值守,可能导致服务雪崩数小时无人知晓。
- 系统更新的懈怠之心:如怠于更新,可能导致成为漏洞受害者。
- 未授权访问和数据泄露:运维人员非法控制服务器、删除数据库等行为。
- 恶意操作导致服务中断:如删库、恶意锁表等行为。
- 忽视定期更新和补丁应用:导致系统存在已知的安全漏洞和功能缺陷。
- 过度依赖自动监控系统而忽略人工检查:可能导致潜在问题未能及时发现。
- 缺乏全面的安全策略和备份方案:导致服务器面临多种安全威胁。
这些违规行为不仅可能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服务中断等严重后果。因此,在服务器运维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操作流程,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