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TP(在线事务处理)系统的容灾备份是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的关键。以下是关于OLTP系统如何实现容灾备份的详细解答:
容灾备份的基本概念
-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灾难发生后,从IT系统宕机导致业务停顿之刻开始,到IT系统恢复至可以支持各部门运作,业务恢复运营之时,此两点之间的时间段称为RTO。
-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灾难发生后,系统和数据必须恢复到的时间点要求,即数据中心能容忍的最大数据丢失量。
OLTP系统容灾备份的实现方式
- 分布式数据库的容灾建设特点:对于OLTP系统,尤其是金融行业,采用分布式数据库可以更好地实现高可用性和容灾能力。例如,某信创分布式数据库采用了主城市4副本+异地1副本的部署模式,确保了同城业务具备同城双活能力,异地则具备接管能力。
- 远程数据库复制:在与生产系统相分离的备份系统上建立生产系统上重要数据库的一个镜像拷贝,通过通信线路将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日志传送到备份系统,使备份系统的数据库与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变化保持同步。
- 快照技术:通过软件对要备份的磁盘子系统的数据快速扫描,建立一个要备份数据的快照逻辑单元号LUN和快照cache,在正常业务进行的同时,利用快照LUN实现对原数据的一个完全的备份。
容灾备份的关键技术和考虑因素
- SAN或NAS技术:用于实现数据的远程复制和存储。
- 远程镜像技术:包括同步远程镜像和异步远程镜像,确保远程数据同步和灾难恢复。
- 基于IP的SAN的互连技术:如FCIP、iFCP、Infiniband、iSCSI等,用于跨越广域网实现数据复制。
备份策略的制定
- 备份周期和频率: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变化情况,制定合理的备份周期和频率。
- 备份级别: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等,确保数据备份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备份验证和恢复测试
- 备份验证:定期验证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 数据恢复测试: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
通过上述技术和策略,OLTP系统可以实现高效且可靠的容灾备份,确保业务在灾难发生时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