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buntu系统上管理Oracle数据库日志的最佳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LTER DATABASE ARCHIVELOG; 开启归档模式,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数据恢复。SELECT dest_name, status, destination FROM v$archive_dest; 监控归档日志的状态和使用量。ALTER SYSTEM ARCHIVELOG; 手动归档日志。DELETE NOPROMPT ARCHIVELOG ALL BACKED UP 1 TIMES TO DISK; 清理过期的归档日志。$ORACLE_BASE/redo0 目录下。可以通过 ALTER SYSTEM 命令设置日志文件的大小和数量。logrotate 工具定期轮转日志文件并删除旧的日志文件。配置文件通常位于 /etc/logrotate.conf 和 /etc/logrotate.d/ 目录下。Logwatch 或 Analog 来检查和报告日志,设置日志级别以过滤不必要的信息。v$archive_dest 视图来监控归档日志的状态和序列号。可以使用 RMAN (Recovery Manager) 工具来收集和管理归档日志。rsyslog 配置文件中的日志级别,可以过滤不必要的信息,只记录重要的日志。rsyslog 将关键日志发送到远程服务器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journalctl 命令来查看和管理日志。请注意,具体的操作步骤可能会根据Oracle数据库的版本和配置有所不同。在执行任何操作之前,请确保你有足够的权限,并且了解这些命令的潜在影响。如果需要更详细的指导,建议参考Oracle的官方文档或联系专业的数据库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