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为何不安全
小樊
43
2025-11-22 01:11:11
CentOS被认为存在较高风险的核心理由
一 生命周期与补丁断供
CentOS Linux 7 已于2024-06-30 结束生命周期(EOL),官方不再提供安全补丁与修复;这意味着新出现的漏洞将长期得不到官方修复,暴露在公网或关键业务中的系统风险显著上升。与此同时,CentOS 全系列转向“滚动开发/下游项目”后,原“稳定、长期受支持”的定位已发生变化,用户需要自行承担维护与安全响应的责任与成本。
二 默认配置的“通用性”带来攻击面
默认安装强调“可用性与通用性”,而非“最小攻击面”:常见现象包括不必要的服务与端口开放、示例或测试账户未清理、口令策略宽松、日志与审计未充分启用等。
远程管理入口(如SSH )若沿用默认配置(例如允许root 密码登录、使用默认端口22 ),极易成为暴力破解与自动化攻击的目标;未启用防火墙 (如 firewalld/iptables)与SELinux 时,系统更易被攻陷且横向移动成本更低。
三 典型漏洞与利用门槛并不高
历史上多起高危/中危漏洞曾影响包括 CentOS 在内的 Linux 系统,例如:
Dirty COW(CVE-2016-5195) :本地提权,利用写时复制竞争条件获取root 权限;
pkexec 本地提权(CVE-2021-4034) :setuid 程序参数处理缺陷导致任意命令执行;
sudo 提权(CVE-2021-3156,Baron Samedit) :通过构造环境变量绕过验证实现提权;
OpenSSH 漏洞(CVE-2023-38408) :远程代码执行风险,影响客户端/服务端。
这些案例表明,一旦未及时更新或存在弱配置,攻击者可在较低门槛下实现入侵或提权,放大“不安全”的体感与事实风险。
四 运维与管理疏忽放大风险
常见管理问题包括:弱口令/空口令、长期不用的默认账户未禁用、su 被滥用、root 直登未限制、登录横幅泄露系统信息、NFS 导出权限过宽、未限制终端登录、内核/网络参数未做安全加固等。
这些并非 CentOS 独有的问题,但在默认或疏于运维的环境中极易叠加出现,使系统从“理论安全”迅速滑向“可被利用”。
五 降低风险的可操作要点
若仍在运行已 EOL 的版本(如 CentOS 7),应尽快制定迁移/替换计划,转向仍在维护的发行版或上游/下游企业级替代品;短期无法替换时,务必采取“补偿控制”(网络隔离、最小化暴露面、加强监测与告警)。
持续更新与补丁管理:定期执行yum/dnf update ,关注关键组件(内核、glibc、OpenSSL、OpenSSH、sudo、BIND 等)的安全通告与修复版本。
身份与访问控制:禁用root 直登,使用sudo 与密钥认证 替代密码;强制复杂口令/口令轮换 ;限制su 使用范围;清理默认/无用账户。
网络与边界:启用firewalld/iptables 默认拒绝策略,仅放行必要端口与来源;对外最小化暴露,分区分域与零信任访问。
强制与辅助机制:启用并保持SELinux 为enforcing ;开启系统日志与审计(如 secure、messages、auditd),集中化收集与告警;对关键目录与文件设置最小权限与完整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