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aDB 与 MySQL 在 Ubuntu 上的差异与选择
一 概览与定位
- MariaDB:由 MySQL 原核心团队创建的分支,现由 MariaDB 基金会维护,采用 GPLv2,强调完全开源与社区驱动。
- MySQL:由 Oracle 所有,采用 双许可(GPL + 商业),在企业特性与生态工具上较为完备。
- Ubuntu 上的默认与生态:许多 Linux 发行版(如 Fedora、RHEL、CentOS、Debian)默认使用 MariaDB;而 Ubuntu 官方仓库通常默认提供 MySQL,且 MySQL 8.0 是 Ubuntu 22.04 LTS 的默认版本。以上差异会影响你在 Ubuntu 上的默认安装来源与后续维护策略。
二 安装与运维差异
- 安装来源与步骤
- MySQL:常见做法是添加 MySQL 官方 APT 仓库后安装(如下载并安装 mysql-apt-config,再 apt install mysql-server),随后执行安全初始化。
- MariaDB:通常可直接通过 Ubuntu 仓库安装(apt install mariadb-server),同样提供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进行安全加固。
- 服务与命令
- 服务名:MySQL 为 mysql,MariaDB 为 mariadb。
- 客户端:两者均可用 mysql 命令行客户端连接;部分发行版/安装方式下 MariaDB 也提供 mariadb 命令别名。
- 包管理与升级
- 两者均通过 APT 管理;但 MySQL 的官方仓库与 Ubuntu 官方仓库可能版本节奏不同,升级策略需分别遵循各自仓库说明。
以上要点对应的命令与流程在官方与社区教程中均有示例与说明。
三 功能与兼容性差异
- 协议与 API 兼容:MariaDB 保持与 MySQL API/协议的高度兼容,常见连接器与客户端库通常无需改动即可连接 MariaDB。
- 数据类型与特性
- MySQL 5.7+ 原生支持 JSON 数据类型;MariaDB 未提供原生的 JSON 类型,但为兼容复制将 JSON 实现为 LONGTEXT 的别名。
- 复制与 GTID
- MariaDB → MySQL 的复制通常更顺畅;MySQL → MariaDB 复制受更多限制。
- GTID 实现不同:两者的 GTID 格式与语义不一致,跨库迁移需特别处理。
- 存储引擎
- MariaDB 支持更多引擎(如 XtraDB、Aria、MyRocks、ColumnStore、FederatedX、Spider 等)。
- MySQL 主要支持 InnoDB、MyISAM、Memory、CSV、Archive、Blackhole、Merge、Federated、Example 等。
- 默认值差异
- 二进制日志格式:MySQL 8.0 默认 ROW;MariaDB 默认 MIXED。
- 特性举例:MariaDB 提供独有的 log_bin_compress 等增强。
这些差异意味着两者并非“完全无缝替代”,上线前需评估应用对特性与复制的依赖性。
四 如何选择
- 倾向选择 MariaDB 的场景
- 强调 **完全开源(GPLv2)**与社区治理;需要 更多存储引擎与特定功能(如 MyRocks、ColumnStore、多源复制 等);从 MySQL 迁移到 MariaDB 的单向兼容性需求。
- 倾向选择 MySQL 的场景
- 依赖 Oracle 生态与企业特性;应用强依赖 原生 JSON 类型与 InnoDB 的既定行为;已有 MySQL 8.0 的运维体系与工具链。
- 版本与默认
- 在 Ubuntu 22.04 LTS 上,默认 MySQL 8.0;若希望使用 MariaDB,通常通过官方仓库安装并维护。
上述取舍结合两者的许可、特性与复制兼容性综合权衡。
五 迁移与共存建议
- 迁移方向
- MySQL → MariaDB:多数场景可行,但需处理 GTID 差异、数据类型/引擎差异与复制过滤规则。
- MariaDB → MySQL:限制较多,通常不建议直接回迁,需评估重写/转换与回归测试成本。
- 共存注意
- 不建议在同一台 Ubuntu 主机上长期并行运行两个实例(端口、套接字、系统库与服务单元易冲突);如必须评估,需隔离端口/套接字、使用不同数据目录与专用系统账户,并充分回归测试。
- 实践要点
- 迁移前做全量备份与逻辑/物理导出评估;在测试环境验证 SQL 兼容性、复制链路、性能回归 后再切换。
这些建议可显著降低跨数据库迁移与共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