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在Linux上的存储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预分配机制
- MongoDB采用预分配机制来分配大文件用于存放数据。这种机制可以避免频繁的磁盘碎片化,提高磁盘I/O性能。
数据持久化
- 写入关注:MongoDB允许开发者设置写入关注级别,确保写入操作在持久化之前不会返回成功状态。这可以通过应用程序的MongoDB驱动来设置。
- WiredTiger存储引擎:WiredTiger是MongoDB的默认存储引擎,它支持多种持久化方式,包括日志文件和检查点文件,以确保数据在宕机或崩溃时不会丢失。
磁盘空间管理
- 空间预分配:为避免形成过多的硬盘碎片,MongoDB在空间不足时会申请生成一大块硬盘空间,并且申请的量会指数递增。
- 删除记录不释放空间:为避免记录删除后的数据的大规模挪动,原记录空间不删除,只标记“已删除”即可,以后还可以重复利用。
分片和复制集
- 分片集群:通过在多个节点上分片存储数据来实现数据的持久化。每个分片都可以有多个副本节点,以增加数据的可用性和容错性。
- 复制集:通过在多个节点上复制数据来实现数据的持久化。当主节点宕机或不可用时,可以自动切换到副本节点,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一致性。
备份和恢复
- 定期备份:使用
mongodump
和mongorestore
工具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建立定时任务(如使用cron)来定期执行备份操作,确保数据安全。
- 备份策略:包括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和定时备份等,结合使用多种备份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备份效果和成本效益。
性能优化
- 关闭atime:关闭存储数据库文件的磁盘的atime,禁止系统对文件的访问时间更新,会有效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
- 调整文件描述符限制:增加文件描述符限制,以支持更多的并发连接。
- 使用SSD: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SSD,因为SSD对大量随机读写有很高的性能。
其他配置
- 日志功能:开启日志功能,记录操作日志,防止数据丢失。
- 网络配置:设置网络访问规则,确保MongoDB服务器只允许受信任的网络访问。
通过上述策略,MongoDB能够在Linux上实现高效、安全、可靠的存储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