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在Debian上的存储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数据库(Database)
- MongoDB中的数据库是逻辑上的容器,用于存储集合。
- 数据库在MongoDB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用户管理和操作数据的基本单位。
集合(Collection)
- 集合类似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表,但MongoDB的集合是schema-less的,即不需要预先定义结构。
- 集合中的文档可以有不同的字段和数据类型,这使得MongoDB非常灵活。
- 每个集合都有一个唯一的名称,并且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文档。
文档(Document)
- 文档是MongoDB中的基本数据单元,类似于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行。
- 文档以BSON(Binary JSON)格式存储,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字段和值,包括嵌套的文档和数组。
- 每个文档都有一个唯一的
_id
字段,默认情况下,这个字段的值是自动生成的ObjectId。
数据目录
- MongoDB的数据文件通常存储在
/data/db
目录中。
- 这个目录是MongoDB的默认数据存储位置,但可以在配置文件中通过
storage.dbPath
选项进行更改。
配置文件
- MongoDB的配置文件是
/etc/mongod.conf
,在这个文件中可以配置MongoDB的各种设置,包括数据目录、日志文件、网络设置等。
- 通过编辑这个文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MongoDB的行为。
存储引擎
- MongoDB使用WiredTiger作为其默认的存储引擎,WiredTiger支持B-Tree和LSM两种数据结构。
- WiredTiger存储引擎提供了高效的磁盘上数据存储和访问能力。
以上信息提供了MongoDB在Debian上的存储结构概览,包括数据库、集合、文档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目录和配置文件的位置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