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与k8s的性能调优策略
小樊
47
2025-09-06 01:56:10
一、系统级调优(CentOS层面)
- 内核参数优化
- 调整网络参数:
net.ipv4.tcp_tw_reuse=1
(启用TIME_WAIT复用)、net.core.somaxconn=32768
(扩大监听队列)。
- 禁用Swap:
vm.swappiness=0
,避免内存不足时频繁交换。
- 增加文件句柄限制:
fs.file-max=1048576
,应对高并发场景。
- 硬件与存储优化
- 使用SSD存储,配置大页内存(Huge Pages)提升内存访问效率。
- 多核CPU启用NUMA绑核,提升多线程性能。
二、Kubernetes组件调优
- kubelet优化
- 调整
--max-pods
参数,根据节点规格设置最大Pod数量(如200-400)。
- 启用并行镜像拉取:
serializeImagePulls=false
,加速Pod启动。
- kube-proxy优化
- 优先使用
ipvs
模式替代iptables
,提升网络转发效率。
- 调整
--conntrack-max
参数,增大连接跟踪表容量。
- API Server与etcd优化
- 增加API Server并发处理能力:
--max-requests-inflight=3000
。
- 为etcd配置SSD存储,设置
--quota-backend-bytes
参数(如8GB)。
三、网络与资源调度优化
- 网络策略
- 选择高性能CNI插件(如Calico、Cilium),启用IPVS模式。
- 调整Pod网络MTU为1450,避免IP分片。
- 资源分配与调度
- 为Pod设置合理的
requests/limits
,避免资源争用。
- 使用节点亲和性(
nodeAffinity
)将关键Pod调度到高性能节点。
- 启用水平Pod自动伸缩(HPA),根据CPU/内存使用率动态扩缩容。
四、监控与持续优化
- 监控工具
- 部署Prometheus+Grafana,监控节点资源、Pod状态、网络延迟等指标。
- 使用ELK Stack分析日志,定位性能瓶颈(如Pod重启、网络超时)。
- 定期调优验证
- 通过压力测试工具(如K6、Locust)模拟高负载场景,验证优化效果。
- 定期清理无用资源,如未使用的镜像、Pod,释放集群资源。
关键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