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硬件层面优化
二、文件系统与存储管理优化
noatime(不记录文件访问时间)、nodiratime(不记录目录访问时间)选项,减少不必要的磁盘写操作;设置合适的块大小(如4K,匹配Oracle块大小),提高I/O效率。compress=zstd),减少数据占用空间。但需注意,压缩会增加CPU开销,需权衡性能与空间节省。三、Oracle数据库参数优化
pga_aggregate_target参数(如设置为物理内存的20%-30%),让Oracle自动管理PGA分配,避免手动配置的复杂性。log_buffer参数(如设置为1M-4M),减少日志写入磁盘的频率,提升事务提交性能。但需避免设置过大导致内存浪费。processes(最大进程数)和sessions(最大会话数)参数,避免过多连接导致内存耗尽、锁争用。建议使用连接池(如Oracle Connection Pool)复用连接,减少连接创建/销毁的开销。四、操作系统层面优化
vm.swappiness=0(禁用交换分区,避免内存不足时使用磁盘交换,影响性能);vm.dirty_background_ratio=10(后台写回脏页面的阈值,避免内存占用过高)、vm.dirty_ratio=20(强制写回脏页面的阈值);vm.dirty_expire_centisecs=3000(脏页面存活时间,单位:百分之一秒)、vm.dirty_writeback_centisecs=500(脏页面写回间隔);shmall(共享内存总页数)设置为物理内存页数(物理内存/页大小),shmmax(单个共享内存段最大大小)设置为物理内存的80%;kernel.sem(信号量参数)设置为250 32000 100 128(满足Oracle并发需求);net.core.rmem_default=262144(接收缓冲区默认大小)、net.core.rmem_max=4194304(接收缓冲区最大大小);net.core.wmem_default=262144(发送缓冲区默认大小)、net.core.wmem_max=4194304(发送缓冲区最大大小),提升网络传输性能。fs.aio-max-nr参数(如设置为65536),允许更多的异步IO请求,提升Oracle的并行IO能力,尤其适合高并发的OLTP场景。/etc/security/limits.conf文件,增加Oracle用户的文件句柄限制(如oracle soft nofile 65536、oracle hard nofile 65536),避免因文件句柄不足导致数据库无法正常运行。五、数据库设计与SQL优化
WHERE子句)、排序(如ORDER BY)、连接(如JOIN)的列创建索引(如B-tree索引),避免全表扫描。但需避免过度索引(会增加插入/更新/删除的开销),定期使用ANALYZE TABLE命令更新索引统计信息,帮助优化器选择最优执行计划。SELECT *(只查询需要的列)、避免在WHERE子句中对列使用函数(如WHERE UPPER(name) = 'JOHN',会导致索引失效)、使用EXPLAIN PLAN分析SQL执行计划(找出全表扫描、索引跳转等性能瓶颈),并通过优化语句结构(如添加索引、重写查询)提升性能。六、存储管理与维护
df -h命令查看磁盘空间使用率(重点关注Oracle数据目录所在分区)、du -sh *命令查找大文件(如归档日志、备份文件)、ncdu工具(交互式分析目录占用空间),及时发现存储瓶颈。ARCHIVELOG、临时文件TEMP、备份文件),释放存储空间。可使用find命令自动化清理(如find /u01/app/oracle/archivelog -mtime +7 -exec rm -f {} \;,删除7天前的归档日志)。COMPRESS FOR OLTP(行压缩,适合OLTP场景)、COMPRESS FOR ARCHIVE(高压缩比,适合归档数据)功能压缩表数据,减少存储占用;将不再频繁访问的数据归档到低成本存储(如磁带库、对象存储),降低主存储压力。TEMP),避免使用系统表空间(SYSTEM)中的空间,提升临时操作(如排序、哈希连接)的性能;定期检查表空间的使用情况(如SELECT tablespace_name, bytes_used/1024/1024 "Used (MB)", bytes_free/1024/1024 "Free (MB)" FROM v$temp_space_header),根据需求扩展表空间(如添加数据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