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MongoDB在CentOS上的性能调优技巧:
硬件优化
- 增加内存:确保服务器有足够内存缓存数据和索引,建议分配服务器总内存的50%-75%给MongoDB。
- 使用SSD:替代传统HDD,提升读写速度。
- 多核CPU:选择多核处理器以提高并发处理能力。
配置优化
- 调整WiredTiger缓存:在
/etc/mongod.conf
中设置storage.wiredTiger.engineConfig.cacheSizeGB
为服务器内存的50%-75%。
- 优化日志设置:降低日志级别为
warning
或error
,减少磁盘I/O。
- 网络配置:增加
net.maxIncomingConnections
和net.maxOutgoingConnections
以适应高并发。
索引优化
- 创建合适索引:为高频查询字段创建单字段或复合索引,确保索引覆盖查询所需字段。
- 分析查询计划:使用
explain("executionStats")
评估索引使用情况,优化低效查询。
- 定期维护索引:删除冗余索引,定期重建索引以减少碎片。
查询优化
- 使用投影:通过
projection
限制返回字段,减少数据传输量。
- 避免全表扫描:确保查询条件能利用索引,避免无索引查询。
- 批量操作:使用批量插入、更新减少网络交互次数。
分片与复制集
- 分片策略:选择高基数字段作为分片键,实现数据水平扩展。
- 副本集配置:启用副本集实现读写分离,提升可用性和吞吐量。
监控与维护
- 使用监控工具:通过
mongostat
、mongotop
或第三方工具(如Prometheus)监控性能。
- 分析慢查询:启用慢查询日志,定期优化低效查询。